问题核心:用户关心的是P2P(点对点网络借贷平台)是否普遍存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并希望从法律的角度得到详尽的解释和分析。
资深高级律师观点:
1. 定义与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P2P网贷平台若未经银保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批准,擅自公开宣传,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多数人募集资金,则可能触犯此规定。
2. P2P模式的风险:在正常运营的P2P平台上,资金应直接由投资者流向借款人,平台仅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然而,部分P2P平台未遵守这一原则,通过设立资金池、自融等方式,实际上起到了金融机构的角色,从而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3. 涉嫌违法行为的表现:P2P平台若存在以下行为,将可能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 无资质开展吸收存款业务;
- 承诺或暗示固定回报或高收益,诱使公众投资;
- 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广泛募集资金;
- 未将投资者的资金直接交付给借款方,而是通过平台控制的资金池进行操作。
4. 法律责任:对于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P2P平台及其责任人,我国法律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以及有期徒刑等处罚措施。
5. 监管政策导向:近年来,中国监管部门加大了对P2P行业的整治力度,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明确要求P2P平台不得违规吸储并设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准入门槛和业务规范。
综上所述,P2P网贷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如果偏离了信息中介定位,涉足资金池、承诺固定回报等涉及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确实存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可能性,并且此类行为将受到我国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和严厉打击。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P2P平台都涉及此类违法行为,合法合规经营的P2P平台仍可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