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能关注的问题焦点:
1. 哪些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立案标准的具体数额或人数是多少?
3. 如何判断行为是否“非法”?
4. 此类犯罪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5. 如何避免触犯此类法律?
资深高级律师角度的分析:
1. 行为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这包括但不限于设立金融机构进行非法集资,或者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吸收公众存款。
2. 立案标准:具体立案标准通常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制定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而言,如果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涉及投资人三十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或者涉及投资人一百五十人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3. “非法”判断:非法主要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未取得合法的金融许可,擅自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或者承诺还本付息、分红等回报方式吸引公众存款。
4. 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 避免触法:企业和个人应严格遵守金融法规,只通过合法的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运作,不擅自承诺高额回报吸引公众存款,不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同时,公众应提高金融知识,识别非法集资行为,避免投资风险。
总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涉及金额和人数,具体以司法解释为准。该罪行涉及破坏金融秩序,法律对此有严厉的惩罚。企业和个人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触犯此类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