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似乎是在询问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二审改判情况,特别是对于这个罪名的定性、量刑、法律依据以及可能的改判因素。以下是资深高级律师从五个方面进行的详细分析:
1. 法律适用:二审改判通常基于对原审判决的审查,看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性,需要依据《刑法》第176条,即“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二审法院发现原审在适用法律上有误,可能会做出改判。
2. 事实认定:上诉人或辩护人在二审中可能提出新的证据或观点,质疑原审对事实的认定。如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关联性,或者对犯罪行为性质、情节、后果的理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27条,如果二审法院认为原审事实认定不清,应当发回重审或依法改判。
3. 量刑轻重:二审法院会根据上诉人的悔罪表现、犯罪动机、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调整量刑。《刑法》第234条规定,量刑时应考虑犯罪的具体情况,包括酌定量刑情节,如自首、立功等。
4. 刑事政策考量:司法实践中,法院也会参考国家的刑事政策,如打击经济犯罪、保护投资者权益等,这可能影响到二审的判决结果。
5. 法官自由裁量权:在法律框架内,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如果原审判决明显偏离法律规定,二审法院有权纠正。
总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二审改判主要取决于法律适用的准确性、事实认定的清晰度、量刑的合理性以及司法政策的执行。只有当原审判决存在明显错误时,才有可能被改判。具体结果需由专业律师根据案情及当地司法实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