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五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具体案例,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法律责任。用户可能希望了解此类案件的处理方式,涉及的法律条款,对犯罪者的处罚,以及对于投资者的保护措施。以下是对此类问题的解答:
1. 案例概述: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或者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行为。例如,2018年,五常市某农业发展公司在未取得金融业务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公开宣传,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大量公众存款。此行为违反了《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
2.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3. 刑事责任:
对于组织者、领导者,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4. 投资者权益保护:
根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十九条,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但司法实践中,政府可能会协调相关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投资者挽回损失。
5. 预防与应对:
公众应提高风险意识,投资前务必核实相关机构或项目的合法性,避免轻信高收益承诺。如发现非法集资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总结:五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例通常涉及到企业或个人未经许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构成了刑事犯罪。法律规定了严格的刑事责任,同时,投资者的损失一般需要自己承担,但也有可能在政府的帮助下部分挽回。因此,公众应谨慎投资,避免落入此类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