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没有金融许可证的机构或个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根据中国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触犯此罪的人,在刑事责任、量刑标准、退赔责任、社会影响以及出狱后的限制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下是针对该问题的五个方面的详细分析:
### 1. **刑事责任与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2. **退赔责任**
在判决中,法院通常会要求犯罪分子退还非法吸收的资金给存款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应积极追缴赃款赃物,以最大限度挽回集资参与人的经济损失。这意味着犯罪分子除了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必须承担民事上的退赔责任。
### 3. **社会影响与信用记录**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仅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还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犯罪记录将被录入个人信用系统,影响其未来的就业、贷款、参与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权益。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此类犯罪信息属于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5年,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计算。
### 4. **出狱后的限制**
犯罪分子服刑期满释放后,除面临信用记录上的负面影响外,还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受到特定活动的限制,如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职务(根据《公司法》第146条)。此外,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需定期向公安机关报告个人行踪,接受社区矫正等监管措施。
### 5. **改过自新与法律教育**
虽然法律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严厉的处罚,但同时也鼓励犯罪人员改过自新。通过接受法制教育、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犯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监狱应当对罪犯进行法制、道德、文化、技术教育,组织罪犯开展适当的劳动,以促进其改造。
**总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后果严重,不仅涉及刑事责任的承担,还包括经济退赔、长期的社会信用影响及出狱后的多重限制。因此,个人和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金融法律法规,避免涉足非法集资活动。一旦触犯法律,除了依法接受惩罚,还应积极履行退赔义务,通过合法途径努力恢复自身信誉和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