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似乎是在询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标准、封卡措施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以下是针对这个问题的五方面详细分析:
1. 犯罪构成 - 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包括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数额较大,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 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但通常对单位犯罪要求有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2. 封卡措施 - 司法程序当公安机关或检察院认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嫌疑人或单位有转移财产、隐匿证据等可能,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相关账户进行查封、冻结。这是在侦查阶段的临时性措施,待案件进入审判阶段,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执行。
-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39条,对于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等行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决定查封、扣押、冻结。
3. 定罪标准 - 数额较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达到一定标准才构成犯罪,具体数额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司法解释确定。
- 社会影响除了数额,还要考虑是否造成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
4. 法律责任 - 自然人犯罪个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 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5. 法律程序 - 侦查阶段警方调查后,将案件移交给检察院审查起诉。
- 审判阶段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根据证据审理,作出判决。
总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封卡措施属于侦查手段,而定罪则需要综合考虑数额、情节和社会影响。被判刑的,自然人和单位都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整个过程需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