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能希望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如何被发现并移送到司法机关处理,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和可能的后果。他可能关心的问题包括: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的行为。
2. 构成要件:该罪名成立需满足以下要素:主体是个人或单位;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并且达到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如数额较大等。
3. 发现与移送过程:通常由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管、举报投诉中发现线索,经过初步调查后,如果认为涉嫌犯罪,会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案件材料及证据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起诉。
4. 法律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进入审判阶段。法院审理后,根据事实和法律做出判决。
5. 可能的法律后果: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总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涉及到对金融市场秩序的破坏,因此,国家对此类行为严厉打击。一旦发现此类行为,相关机构会进行调查并依法移送给司法机关处理。根据情节轻重,嫌疑人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同时,受害者也有可能通过民事诉讼追讨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