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数额较大或者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关于金额标准,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此有所规定,以下是五个方面的详细分析:
1. 法律依据:
-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规定,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2. 数额标准:
- 对于个人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达到法定的“数额较大”标准。
- 对于单位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同样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
3. 情节严重:
- 如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如引发大规模的群众性事件、造成大量资金损失等,即使未达到上述金额标准,也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从而面临更重的刑罚。
4. 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 这种情况是指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实质上仍然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不论金额大小,只要构成此类行为,都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5. 其他关注焦点:
- 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除了金额外,还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实施行为的具体方式、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此外,对于非法集资行为,受害人追回损失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量刑。
总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金额标准是个人20万元以上、单位100万元以上,但实际处罚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同时,非法变相吸收存款同样构成犯罪。定罪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行为方式、社会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