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金融机构或者非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未经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如果亲属涉及此类犯罪,以下是五个方面的详细分析:
1. 犯罪主体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是自然人或单位。如果亲属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直接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那么他们可能构成此罪。若亲属是普通公民,则需要看其是否明知是非法行为还协助吸收存款。
2. 主观要件亲属必须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了金融法规,仍实施该行为。如果是过失或不知情,一般不构成犯罪。
3. 客观行为亲属需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承诺高额回报、虚构投资项目等方式吸引公众存款。如果亲属仅仅是知道但未参与实际操作,可能不会被追究责任。
4. 社会危害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往往涉及大量资金,影响金融稳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如果亲属的行为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危害,法院在量刑时会予以考虑。
5. 法律责任对于亲属,如果构成犯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同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还可能面临职业资格的丧失和行业禁入。
总结:亲属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关键取决于其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条件。作为家属,应提醒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切勿参与任何非法集资活动。如果已经涉嫌犯罪,应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以便了解具体的法律责任和辩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