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员工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时,用户的关注焦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员工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承担责任的条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法定的免责或减轻情节,以及在法律程序中的权利保护。以下是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对这五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并引用相关法律依据:
### 1. 员工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员工是否需承担责任,关键在于其是否“明知”单位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活动且积极参与或对犯罪行为有直接帮助。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2. 承担责任的条件
员工承担责任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主观上明知单位的非法行为;二是客观上有积极参与或协助的行为。这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参与吸收资金、宣传推广、管理账目等。
**法律依据:**
- 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 3. 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员工若被认定为共犯,将根据其在犯罪活动中的作用、犯罪金额、社会危害性等因素,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 4. 法定的免责或减轻情节
员工如果能够证明自己对单位的非法行为并不知情,或者虽然知情但并未积极参与,且有主动报告、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等情形,根据刑法规定,可以作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考虑。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 5. 在法律程序中的权利保护
员工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阶段,享有辩护权、聘请律师的权利、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等,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法律也保障被告知诉讼权利、参与法庭审理、对不利于自己的证据进行质证等基本诉讼权利。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总结:**
员工是否因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坐牢,取决于其个人行为的具体情况及法律规定。员工应充分了解自身的法律责任,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司法实践中,准确界定员工的责任程度,还需结合具体案情和证据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