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与关注焦点:
用户可能关注的问题包括:公司是否真的违法、如何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如果被认定,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如何收集证据以及个人投资者的权益保护等。他们希望了解的是,作为一家公司,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将如何在法律上被定性,并能得到怎样的法律救济。
1. 法律定义: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这里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批准,通过许诺高额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2. 定性标准:
- 是否未经批准:如公司未取得金融业务许可,或超越经营范围吸收存款。
- 合法性承诺: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承诺的回报超出正常投资回报。
- 受众范围:是否针对不特定多数人。
- 期限与金额:是否超过了一般存款期限,或吸收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
3. 法律责任:
- 刑事责任:如构成犯罪,将面临刑事责任,如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
- 行政处罚: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对公司进行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 民事赔偿:投资者可要求公司退还本金并支付利息损失。
4. 收集证据:
- 公司的宣传材料、合同、交易记录等。
- 目击者证词、投资人的陈述。
- 公司的注册信息、营业执照等官方文件。
5. 投资者权益保护:
- 通过诉讼途径追讨损失。
- 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请求介入调查。
- 如果涉及诈骗,可以报警,由公安部门处理。
总结:
如果公司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将面临刑事和行政双重处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法律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同时,投资者应保持警惕,避免盲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