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通常指的是金融机构或个人未经批准,通过承诺高额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并用于非正常经营的行为。以下是针对这个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 定义与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单位或个人,行为是非法吸收,对象是公众存款,且必须达到一定规模。
2. 犯罪行为- 主体实施了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但未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如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 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发布虚假信息,承诺高额回报,诱导公众投资。
3. 法律责任- 对于单位犯此罪,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 对于个人,最高可处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金。
4. 刑事立案条件- 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达到一定数额(通常为20万元人民币),或者造成30户以上的投资者损失,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时,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侦查。
5. 预防与救济- 公众在投资前应核实投资机构的资质和业务范围,避免轻信高收益承诺。
- 如发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金融法规,未经许可,擅自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触犯刑法将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投资者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司法机关会对这类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金融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