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逃犯问题,用户可能寻求的是对这一罪名的法律界定、犯罪构成要件、法律后果、追诉时效以及逃犯自首或被抓获后的法律程序等方面的深入理解。以下是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针对这五个方面的详细分析:
### 1. 法律界定与犯罪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 主观方面行为人需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扰乱金融秩序而仍实施。
- 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未经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回报。
- 客体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 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 2. 法律后果
对于个人犯罪,根据《刑法》规定,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 3. 追诉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故其追诉时效为十五年,自犯罪之日起计算。如果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 4. 逃犯自首的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因此,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逃犯若能主动投案自首,依法有机会获得从宽处理。
### 5. 逃犯被抓获后的法律程序
一旦逃犯被抓获,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 拘留与逮捕公安机关根据需要可以先行拘留,经检察院批准后执行逮捕。
-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的证据材料。
- 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案件事实与证据,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 审判阶段法院开庭审理,听取控辩双方意见,依法作出判决。
- 执行阶段判决生效后,由相应机关执行判决,包括罚金缴纳、监禁执行等。
综上所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逃犯将面临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主动投案自首,配合司法机关调查,是减轻法律后果的重要途径。同时,整个法律程序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确保公正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