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能关注的问题及答案:
1. 犯罪定义与定罪标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回报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76条的规定,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刑事责任定量因素:具体量刑时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非法吸收的金额大小,涉及的公众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以及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于“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界定,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执行标准。
3. 主体身份影响:对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此类犯罪的,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可能会加重其刑事责任。
4. 追缴与赔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嫌疑人除接受刑事处罚外,还需对受损公众进行退赔。根据《刑法》第64条,追缴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返还被害人;不足部分,按照刑法相关规定处理。
5. 法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竞合:在某些情况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可能同时构成诈骗罪或其他金融犯罪,此时法院将依法选择适用重罪条款进行惩治。
总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非法集资类犯罪,我国《刑法》对此设定了明确的刑罚规定。量刑时会综合考量非法吸收存款的金额、涉及人数、经济损失等多种因素,结合犯罪主体身份、追缴与赔偿、与其他法律责任竞合等情况,确保公正、合理地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