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能想要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构成要件、立案条件、刑事诉讼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信息。以下是五个方面的详细分析:
1. 定义与构成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主观上明知其行为违法;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行为对象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行为造成了金融秩序的严重扰乱。
2. 立案条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3. 刑事诉讼程序- 立案侦查: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案侦查。
-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收集证据,调查犯罪事实,必要时可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 提起公诉:侦查终结后,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起诉。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 审判阶段:人民法院根据检方指控进行审理,听取控辩双方意见,作出判决。
4. 法律责任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5. 法律依据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
总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一种严重的金融犯罪,涉及的刑事程序严谨,需要满足一定的立案条件。行为人将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对于此类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更为详细的法律咨询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