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能关心的问题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构成要件,量刑标准,如何由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以下是根据这些问题的详细解答:
1. 定义与构成要件: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或者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行为。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并且数额较大。
2.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量刑标准:
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一般会考虑吸收存款的金额、人数、造成的损失等因素。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会面临更重的刑罚。
4. 检察院的审查起诉:
检察院在接到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并提请审查起诉的案件后,会对案件的事实、证据、适用法律等进行全面审查。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会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
5. 法律程序:
检察院审查起诉的过程主要包括受理、审查、决定起诉或不起诉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检察官可能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对证人、被害人进行询问,调取相关证据材料,必要时还会进行补充侦查。
总结: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一项严重的经济犯罪,涉及到社会公众的资金安全。法律规定明确,对犯罪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当涉及此类案件时,检察院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起诉,确保公正公平。同时,公众也应提高风险意识,避免参与非法集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