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 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
2. 非法集资是否一定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3. 非法集资行为的具体定义和表现形式;
4. 如何确定非法集资行为的法律责任;
5. 如何应对非法集资。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虽然都涉及到公众的资金,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则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
因此,非法集资不一定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例如一些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通过亲友间的小额借贷方式筹集资金,并非公开向社会公众融资的行为,不属于非法集资。
其次,非法集资行为的具体定义和表现形式多样,但一般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二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三是承诺或者暗示投资回报;四是虚构投资项目或者经营状况;五是转移资金或者财产逃避返还本金等。
对于非法集资行为的法律责任,《解释》规定,犯非法集资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如何应对非法集资,除了要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外,还可以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或中国人民银行举报。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对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非法集资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