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内容是:在P2P平台被立案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后,借款人是否还需要偿还所借本金及利息。用户关注的重点在于法律责任的划分以及法律规定。
以下是针对这个问题,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 合同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如果P2P平台在运营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其与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或可撤销。然而,即使合同无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借款人仍需返还已收取的资金。
2. 资金返还虽然借款人可能需要返还本金,但对利息部分的处理可能会有所不同。若P2P平台的利率超过法定上限,超出部分的利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款人无需支付。但是,未超过年化利率36%的部分,法院一般会支持出借人要求返还。
3. 责任分配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活动中,P2P平台及其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借款人可以完全免于偿还债务。通常情况下,借款人需要与警方合作,提供贷款相关证据,并参与资产清算程序,以确定最终应偿还的金额。
4. 债权转让有时,P2P平台会在投资者之间进行债权转让,这种情况下,借款人需向新的债权人履行还款义务。根据《合同法》第八十条,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5. 司法实践实际案例中,法院可能会考虑到借款人的实际承受能力,以及P2P平台的过错程度来做出判决。例如,如果借款人能证明自己不知情或无法预见平台的违法行为,法院可能会减轻其部分责任。
总结:
在P2P平台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后,借款人通常需要归还本金,但对利息的偿还可能会有所减免,尤其是超过法定利率的部分。借款人需要配合调查,了解具体的债务情况,并可能需要向新的债权人履行还款义务。具体的责任分配和利息计算将取决于法院的判断,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