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可能想要了解的是P2P(点对点网络借贷平台)合同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简称“非吸”)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及这两种行为在法律上的定义和处罚。他们可能关注的重点包括:
1. 行为性质P2P合同诈骗通常涉及故意欺诈,即平台或个人通过虚假承诺、隐瞒事实等手段诱骗投资者签订合同并骗取资金。而非吸则是指未经许可,擅自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 主观意图诈骗犯罪要求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不强调主观恶意,可能是因为经营不善或非法经营导致。
3. 法律依据- P2P合同诈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4. 受害群体合同诈骗的受害者通常是特定的合同相对方,而非吸的受害者则是广泛的公众。
5. 法律责任合同诈骗的责任更侧重于个人刑事责任,而非吸除了刑事责任,还可能涉及到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如返还投资者的资金。
总结:P2P合同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行为性质、主观意图、法律依据、受害群体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强调欺诈行为和非法占有目的,后者则侧重于未经许可的公众资金吸收行为,可能源于经营不当。两者的法律责任不同,诈骗罪更侧重刑事责任,而非吸则涉及多方面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