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是关于P2P网络借贷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情况下,普通员工的责任认定与处理方式。用户关注的焦点可能包括:是否所有员工都会被追究责任,是否有区分不同角色的处理方式,以及具体的法律责任、处理程序和相关法律条款等。
1. 职务与责任划分《刑法》第3条指出,“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对于P2P平台的普通员工,若其仅履行常规工作职责,如客服、技术维护等,并未参与决策或明知非法仍积极参与,通常不会被认定为主犯。但若员工在公司中担任管理岗位,或者直接参与了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2. 主观认知与参与程度根据《刑法》第17条,只有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才构成犯罪。如果普通员工对公司的违法行为不知情,且无证据证明其应知或应当知道,则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员工明知公司行为违法而继续参与,可能会被视为共犯。
3. 从犯与胁从犯的界定《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如果员工是在他人强迫下参与非法活动,且自身并未从中获得明显利益,可能会被认为是胁从犯,受到较轻的处罚。
4. 自首与立功若员工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刑法》第67条,可以视为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此外,如果员工提供重要线索帮助侦破其他案件,也可能被视为立功,依法减轻或免除处罚。
5. 民事赔偿责任普通员工可能不需要承担平台的全部民事赔偿责任,除非他们直接参与了欺诈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对于非法吸收的资金,应予追缴并退还集资参与人,但员工个人合法财产不应被没收。
总结:P2P平台员工的责任认定取决于其在公司中的角色、对非法活动的知情程度以及其行为的具体性质。并非所有员工都需承担刑事责任,具体会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区分对待。同时,主动自首和立功都有可能减轻处罚。在民事赔偿方面,员工的个人财产一般不会用于偿还平台债务,除非有明确的个人责任。这些都需要由司法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