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中的“P2P”通常是指“Person-to-Person Lending”,即点对点借贷平台。当用户提到“投资P2P被认为非吸”时,他们可能关心的是在参与P2P投资后,如果该平台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涉嫌其他金融犯罪,投资者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和法律责任。以下是资深高级律师从五个方面对此问题的详细解答:
1. 法律地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并于2018年开始清理整顿P2P网贷行业。根据《刑法》第176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指的是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承诺还本付息的行为。
2. 投资者责任:若P2P平台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投资者并非直接责任人,但其投资行为可能存在损失。《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对于明知他人进行集资诈骗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为其提供帮助,构成共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资金追偿: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一旦平台被查处,相关部门会尽力追缴违法所得,用于赔偿受损投资者。《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4. 风险自担原则:虽然政府会对受害者进行一定的补偿,但投资者仍需承担部分投资风险。《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集资参与人本金损失应自行承担,同时强调了风险自担的原则。
5. 诉讼途径:若投资者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寻求救济。依据《民事诉讼法》,受害者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平台方或其他相关责任人赔偿损失。
总结:
尽管P2P投资存在风险,但投资者并不一定被视为共犯,除非他们明知平台违法而仍积极参与。在平台被认定非法后,投资者的首要任务是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尽可能保存证据,以便追讨损失。同时,也要了解风险自担原则,在未来投资决策中更加谨慎。如有必要,可以寻求专业法律咨询,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