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似乎是在询问关于"非吸"(非法吸存、非法集资)行为在五月一日之后的法律责任归属。这里,我们需要理解"非吸"通常指的是违反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相关金融法规的行为,主要涉及金融机构或个人吸收公众存款不合规,或者进行虚假宣传等非法集资活动。
1. 政府监管层面根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2011年),自2016年起,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政府将进行严厉打击,包括对已经存在的非法集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五月一日后,如果发现新的非法吸存行为,应由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依据《刑法》、《行政处罚法》等进行处罚。
2. 法律责任对于非法吸存的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刑事责任(如诈骗罪)等。根据《刑法》第176条,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投资者保护五月一日后,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向公安机关报案,申请民事诉讼,要求退还本金并赔偿损失。《民法典》规定,非法集资受害人有权请求返还本金,同时可以要求利息和赔偿损失。
4. 法律责任追溯如果违法行为发生在五月一日前,但行为人在五月一日后仍在继续,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对于此类行为,法院可能追溯其违法期间的收益,予以没收。
5. 公众教育五月一日后,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公众对非法集资风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识别和防范能力,减少新的非法吸存行为发生。
总结:五月一日起,非吸行为的法律责任将更加明确,政府监管将更严,投资者保护机制也将得到强化。同时,公众也需要增强风险意识,避免参与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