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两个点:一是“非吸案件”,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二是审计报告显示未获利的情况对于刑事责任的影响。用户希望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人是否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以下是资深律师对此问题的五个方面的详细解答: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是否获利不影响定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要有获利结果。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无论是否实际获利,都可能构成犯罪。关键在于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
3. 审计报告的作用:
审计报告可以作为证据之一,用来证明被告人的财务状况,包括是否获利。如果审计结果显示未获利,可能会对量刑产生影响,但并不影响定罪本身。
4. 刑事责任与处罚:
即使审计报告显示未获利,被告人依然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根据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具体刑罚会综合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
5. 情节轻微的处理:
若被告人确实未从中获利,且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这需要法院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判断。
总结: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中,审计报告未显示获利并不会改变被告人涉嫌犯罪的事实,仍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未获利的情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量刑的轻重,具体由法院根据案情依法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