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关注的是在处理非吸案件中,如果涉及到退还非法吸收的资金,这是否会影响判决结果,即是否会因此而免于或减轻实际的监禁刑罚。用户希望得到的答案包括法律的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中的常见做法、以及可能影响判决的各种因素。
1. 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能积极退赃,可以作为酌定从轻的情节考虑。
2. 司法实践: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数额、社会危害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态度、退赃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刑罚。如果被告人在案发后能够主动退还所吸收的资金,通常会被视为认罪态度良好,可能会被酌情从轻处罚。
3. 退赃与量刑的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对于已归还的本金部分,在计算犯罪数额时予以扣除。这表明,退赃确实会对犯罪数额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最终的量刑。
4. 赔偿受害人的损失:除了退还非法吸收的资金,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也可能对量刑产生影响。如果被告人能够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说明其社会责任感强,有利于减轻其刑事责任。
5. 自首、立功等情节:除了退赃,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情节也会被法院考虑。如果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或者协助公安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这些都会成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理由。
总结:在非吸案件中,退还非法吸收的资金是影响判决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法院还会考虑犯罪金额、社会危害性、赔偿损失、自首、立功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因此,即使退还了资金,也不能保证一定不会被判实刑,但确实有可能减轻刑罚。建议当事人在专业律师的帮助下,全面了解法律规定,制定合适的辩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