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P2P(Person-to-Person)借贷模式在非吸收公众存款的框架下,对于贷款提供方的影响。他可能关心的是这种模式是否合法,以及政策变化对P2P平台运营者、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具体影响。因此,答案应包括:
1. P2P借贷的合法性:根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247号),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从事或者主要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等金融业务的机构。这意味着P2P平台本身并不违法,但必须遵守相关法规。
2. 监管政策影响:自2018年起,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开始加强对P2P行业的监管,要求平台转型或退出市场,以降低系统性风险。例如,《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即“175号文”)中明确指出要稳妥有序加速出清网贷行业风险。
3. 贷款端责任:若P2P平台在未取得相应金融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放贷,可能会被视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4. 投资者与借款人权益:尽管P2P平台受到严格监管,但投资者与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仍受法律保护。如《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意味着双方签订的借贷合同仍然有效,债务人需要按照约定偿还债务,债权人有权主张债权。
5. 平台转型与合规化:对于那些寻求转型的P2P平台,他们可能需要获得相应的金融许可证,如网络小贷公司资质,以便继续运营。这将涉及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
总结:P2P借贷模式在中国并非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涉及到未经许可的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则可能触犯法律。当前,中国政府正推动P2P平台向合规化方向发展,平台需符合监管规定,投资者和借款人的权益也将得到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