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的核心是想了解P2P借款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简称“非吸”)。他关注的是P2P借贷平台的操作模式、借款人的法律责任、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
1. P2P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P2P平台应作为中介,为出借人和借款人提供信息撮合服务,而非直接吸收资金。如果平台突破了这一角色,变相成为资金池或者担保方,则可能涉及非法集资。
2. 借款人的责任:一般情况下,借款人本身并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因为他们只是通过平台寻求资金,并没有发起或组织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但如果借款人明知平台违法操作,仍积极参与并从中获取非法利益,可能被认定为共犯。
3. 法律依据:《刑法》第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 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在实际案例中,法院会考虑平台的资金流向、是否有真实的借款需求、是否存在承诺回报、是否公开宣传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5. 其他相关法规:除了上述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还包括《商业银行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这些法规都对金融市场的规范和违法行为的界定提供了指导。
总结:P2P借款人通常不被视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除非他们明知道平台违法而参与其中。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要看平台是否违反其中介定位,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具体案件的定性需要结合法律规定和具体的事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