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离职员工是否会被公司追究法律责任,特别是涉及“非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他可能关心的是离职后是否还会被追责,以及这种行为的具体法律规定。以下是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对这个问题的五个方面的详细分析:
1. 法律追溯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如果“非吸”行为的法定最高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时效为十年。因此,关键在于确定“非吸”的具体法定最高刑。
2. 连续或继续状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九条所述,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如果离职员工在任职期间持续进行“非吸”,即使离职后,只要该行为还在延续,追诉期可能从行为终了之日算起。
3. 隐瞒与发现:若离职员工的“非吸”行为在离职后才被发现,且该行为在离职前已经开始,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这意味着如果公司或其他受害者在一定时间内提出控告,离职员工仍可能面临追诉。
4. 共同犯罪:如果离职员工与其他在职或离职人员构成共同犯罪,即使离职,也可能因其他共犯被追究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所有参与者都应对犯罪结果负责。
5. 自首与立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重的,可以减轻处罚。如果离职员工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能会得到宽大处理。此外,如果离职员工提供重要线索协助侦破其他案件,也可能被认为有立功表现,从而减轻其刑事责任。
总结:
离职员工是否会因为“非吸”行为被抓,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犯罪行为的性质、追诉时效、是否属于共同犯罪、是否有自首或立功情节等。如果离职员工确实涉及到此类违法行为,即使离职,也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建议相关人士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便了解具体情况下的法律责任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