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在涉及“非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即使所有受害者都达成了谅解,被告人是否仍然可能面临刑事判决。以下是五个方面的详细分析:
1. 法律责任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是一项法定犯罪,无论是否存在谅解,只要行为人触犯了这一规定,理论上就应承担刑事责任。
2. 谅解书的作用:谅解书是受害者对被告人的行为表示宽恕的一种书面文件,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法院对量刑的考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免于刑事处罚。
3. 案件严重程度: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吸收资金的数额、人数、造成的损失以及社会影响等,来决定是否判刑。即使是全部达成谅解,如果犯罪情节严重,也可能被判处刑罚。
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即便受害者谅解,若被告人未能完全退赔或赔偿不足,受害人仍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谅解,也不影响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
5. 社会公共利益:法院在裁决时还需要考虑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防止类似的非法活动再次发生。即使受害者已经谅解,但如果放纵犯罪行为,可能会对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法院仍有可能作出有罪判决。
总结:尽管达成谅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被告人的刑罚,但并不能保证其免于刑事处罚。法院将基于法律规定、案件具体情况、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进行判断。因此,即使全部达成谅解,被告人依然有可能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