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2018年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简称“非吸”)的P2P平台案件。他们关心的重点可能包括:这些平台是如何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涉及的具体法律法规是什么,投资者的权益如何保护,犯罪者的法律责任以及政府对这类事件的处理措施。作为一位资深高级律师,我会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解答:
1. 定性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6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P2P平台如果违反了相关金融法规,如未经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基金或理财产品,就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法律责任:
对于犯罪者,如平台运营人员或负责人,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如前所述,《刑法》第176条规定了具体的量刑标准。同时,根据《刑法》第64条,犯罪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3. 投资者权益保护:
投资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寻求赔偿,依据是《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若平台涉嫌诈骗,投资者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追偿损失。此外,政府可能会设立风险补偿机制,帮助投资者减少损失。
4. 监管与处置: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在发现问题后,他们会采取行政手段,比如暂停业务、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会移交给公安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5. 政府应对措施:
政府通常会加强金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出台更严格的法规政策,提高准入门槛,强化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督。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例如,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要求P2P平台充分披露相关信息,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总结:2018年发生的P2P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其定性和法律责任主要依据《刑法》第176条。犯罪者将受到刑事追责,投资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政府则通过加强监管、完善法规及教育引导,力求规范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