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P2P平台暴雷事件中涉及的行为性质: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吸)还是诈骗。他希望得到一个明确且详细的法律解析,以便了解此类事件背后的法律责任。
作为一个资深的高级律师,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P2P平台在没有取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公开宣传并承诺还本付息,吸引公众投资,则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集资诈骗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P2P平台明知自己无法偿还投资者的资金,却故意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诱骗投资者投入资金,其目的是为了占为己有,那么就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罪。
3. 合同诈骗如果P2P平台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存在欺诈行为,比如虚构借款人信息、虚构投资项目等,导致投资者基于错误的认识而签订合同,从而遭受损失,这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4. 民事责任在P2P平台出现问题时,除了刑事责任外,平台及其负责人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5. 监管责任P2P平台的运营还需要符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若监管部门未尽到监管职责,也可能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具体责任划分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判断。
总结:
判断P2P暴雷事件中的行为性质,需要综合考虑平台是否取得了合法经营许可,是否存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情况,以及平台是否有能力履行还款义务等因素。如果只是违反了金融法规,未构成刑事犯罪,可能只涉及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然而,如果存在欺诈意图和实际占有的目的,可能会被认定为诈骗罪。在处理这类案件时,法院会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