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中的“P2P非吸”指的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集资诈骗”则是指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非法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并意图诈骗他人财物的行为。用户希望了解这两种违法行为在法律定义、构成要件、主观故意、法律责任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区别。
1. 法律定义:
- P2P非吸: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 集资诈骗:《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2. 构成要件:
- P2P非吸:主要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是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 集资诈骗:除了上述吸收资金的行为外,还需要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恶意,即行为人明知无法偿还仍进行集资,意图骗取他人财产。
3. 主观故意:
- P2P非吸:主观上通常没有明确的诈骗意图,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运营获得利润,可能只是违反了金融管理规定。
- 集资诈骗:主观上有明确的欺诈意图,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无法归还投资者的资金,但仍故意为之。
4. 法律责任:
- P2P非吸: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集资诈骗:犯集资诈骗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5. 司法实践:
- P2P非吸: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平台的经营模式、资金流向、是否承诺回报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集资诈骗:法院不仅关注上述因素,还会深入调查行为人的动机、资金去向等,以确定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
总结:P2P非吸与集资诈骗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恶意和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前者更多是违规经营,后者则带有明显的诈骗性质。在法律责任上,集资诈骗的刑罚一般更重。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司法机关会细致审查各项证据,确保准确区分这两种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