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中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刑法关于非吸罪的最新司法解释”,他希望了解最新的法律规定以及在处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时的具体操作标准。作为资深高级律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最新的司法解释2019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9〕15号),虽然不是专门针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解释,但其中有关于非法集资犯罪的规定可以参考。例如,该解释对“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量化标准进行了明确。
3. 吸收金额与人数的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起点,如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即可认定为“数额较大”。
4. 社会危害性考量在判断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时,除了考虑吸收的金额和人数外,还需要综合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包括但不限于是否造成恶劣影响,是否导致大量存款人损失等。
5. 法律责任对于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总结: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其定义、量刑标准和社会危害性的考量都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案件中,法院会综合这些因素来判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司法解释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犯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