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P2P网络借贷平台(Peer-to-Peer Lending,简称P2P)中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简称“非吸”)行为时,若平台高管被追究刑事责任,主要关注的是哪些高管可能承担责任、责任判定的法律依据、以及判定过程中考虑的关键因素。从资深高级律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 1. **责任主体确定**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P2P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中,不仅限于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可能承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均可能成为追责对象。这包括但不限于运营总监、财务负责人、风控经理等,只要其在犯罪活动中起到了组织、策划、指挥或积极参与的作用。
### 2. **犯罪行为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判断P2P平台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关键看是否存在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的行为,且是否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 3. **主观要件分析**
在追究高管责任时,还需考察其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故意。即高管是否明知或应知平台运营模式违法,但仍积极参与或放任违法行为的发生。根据刑法理论,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者均可构成犯罪。
### 4. **量刑情节考量**
在定罪量刑时,会综合考虑高管的具体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违法所得数额、是否自首、立功等因素。《刑法》及司法解释规定,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5. **法律责任的特殊性**
P2P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法律责任判定还需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如资金流向的复杂性、投资者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等。同时,监管部门发布的针对P2P行业的具体指导意见和规范文件,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也是判断高管行为是否违法的重要参考。
### 总结
综上所述,P2P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高管是否被抓捕并追究刑事责任,取决于其在非法集资活动中的具体角色、行为性质、主观意图以及造成的社会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法律依据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相关司法解释以及行业监管政策。在实际操作中,需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