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的核心在于了解P2P网络借贷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下简称“非吸”)的情况下,其相关负责人或关键人员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特别是拘留这一强制措施的适用情况。以下是五个方面的详细分析: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定义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P2P平台如果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擅自发行理财产品,承诺还本付息,就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 拘留的适用条件拘留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3. 拘留与P2P平台的关系如果P2P平台的运营者或关键人员被怀疑存在上述拘留适用的情形,如涉嫌犯罪且有逃跑风险,或者有毁灭证据的可能,公安机关可以在初步调查后决定对其进行拘留。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涉及P2P非吸,相关人员就会被拘留,而是需要具体案件的具体分析。
4. 取保候审的可能性虽然嫌疑人可能面临拘留,但如果满足《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条件,如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以及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等,都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5. 后续审判流程经过侦查阶段,若确认嫌疑人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交给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认为应当提起公诉的,会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进行量刑。
总结:
P2P平台涉嫌非吸时,其负责人或关键人员是否会被拘留,取决于他们是否符合拘留的适用条件,如是否存在犯罪行为、是否有逃跑或销毁证据的风险等。拘留只是侦查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之后还有可能涉及到取保候审、审查起诉和法院审判等程序。最终的法律责任,需由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