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P2P平台进行真实放贷的行为是否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下简称“非吸”)。他可能关心的是这种模式的操作细节、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以及可能的法律责任。以下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五个方面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1. 定义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根据《刑法》第176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的行为。
2. P2P平台的角色在P2P平台上,通常有借款人和出借人两个角色。如果平台仅作为信息中介,提供匹配借贷双方的服务,并未直接参与资金的吸收与发放,理论上并不构成非吸。但如果平台承诺保本保息,或者通过拆分期限、虚假宣传等方式变相吸引投资者,就有可能触犯法律。
3. 资金流向如果资金直接从出借人到借款人,没有经过平台的账户,且平台没有从中获取不当利益,一般不会被视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如果平台控制了资金流转,或从中抽取高额手续费,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
4. 监管合规性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P2P平台需遵守多项规定,如不得自融、不得设立资金池等。若平台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被视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5. 后果判断判定是否构成非吸,还需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金额大小等因素。如果情节严重,涉及金额巨大,影响金融秩序,即使平台声称是真实放贷,也可能构成犯罪。
总结P2P平台进行真实放贷是否构成非吸,关键在于其运营模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直接参与资金吸收,是否有保本保息的承诺,以及是否违反行业监管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综合以上因素来做出判断。如果平台严格遵守法规,只作为纯粹的信息中介,那么其行为通常不会被认为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一旦触及上述违规行为,就有可能触法。因此,P2P平台应当谨慎操作,确保业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