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非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诈骗罪在赔付上的差异。他可能面临或关心此类案件中的受害者赔偿问题,想知道犯罪行为的不同是否会影响受害者的经济损失追偿途径和结果。以下是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从五个方面的详细分析:
1. 刑事责任-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法》第176条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民事责任-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的资金应当退还集资参与人。若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 诈骗罪:诈骗取得的财物属于违法所得,依法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受害人有权请求法院判决被告人返还被骗取的财物。
3. 执行程序-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若无法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获得全部赔偿,还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就未获赔偿部分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 赔偿范围
- 两罪的赔偿范围均包括实际损失,如本金、利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诈骗罪中,如果被害人明知是诈骗还进行投资,可能会影响其赔偿金额。
5. 优先权- 在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务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赔偿通常享有优先权,因为这涉及到社会稳定和金融秩序。
总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诈骗罪在赔付上主要的区别在于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赔偿顺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侧重于对金融机构秩序的维护,而诈骗罪更注重保护个人财产权益。无论哪种情况,受害人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讨损失,但在具体操作中可能会受到责任认定、赔偿范围和财产分配顺序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