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问可能关注的是在两种不同的违法行为中,哪一种在追讨损失资金时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返还比例。他可能希望了解哪种犯罪行为的受害者通常能找回更多被欺诈的资金,或者哪种类型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更容易追偿。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刑事辩护律师,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1. 法律责任不同-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合同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追赃力度与效率法律对两类犯罪都规定了追缴违法所得的义务。然而,实际操作中,合同诈骗案往往涉及复杂的交易过程和资金流向,追查难度较大,可能导致追回款项的时间较长或部分无法追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资金流向相对清晰,可能有利于更快地追回资金。
3. 受害人人数与金额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通常是向不特定人群集资,人数众多,总额可能较大;而合同诈骗则通常针对个别对象,金额可能因项目性质而异。如果考虑到整体回款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由于受害人数众多,可能平均每个受害人的回款额较低。
4. 赔偿顺序与优先级在破产清算或执行程序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受害人可能享有优先受偿权,因为这类案件通常被视为“债权”。而在合同诈骗案中,受害人作为“债权人”的地位可能较弱,可能会排在银行贷款等优先级更高的债权人之后。
5. 民事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诈骗犯偿还损失,但需证明合同的有效性及对方的欺诈行为。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由于法律规定明确,受害人通常可以直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综上所述,虽然不能直接比较非吸和合同诈骗的回款多少,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可能在追偿速度和整体追回金额上有一定优势。然而,实际结果仍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犯罪行为的规模、执法机关的追赃能力以及法院的判决等。因此,建议具体案例应由专业律师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