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非吸”(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之间的区别,以及这些区别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他希望了解这两种犯罪行为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责任、证据要求以及在法律适用上的关键点。以下是根据资深律师的角度,对这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1. 定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承诺还本付息的行为。
- 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2. 构成要件- 非吸: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只是违反了金融管理法规,通过承诺还本付息吸引公众投资。
- 集资诈骗: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上不仅违反了金融管理法规,而且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诈骗手段。
3. 法律责任- 非吸: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集资诈骗: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4. 证据要求- 非吸:证明被告人在未取得许可的情况下吸收公众存款,以及承诺还本付息的事实。
- 集资诈骗:除上述外,还需证明被告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意图,以及通过诈骗手段进行集资的客观行为。
5. 法律适用关键点- 关键在于区分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借款人有还款意愿且有能力还款,即使存在违规行为,也可能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反之,如果借款人一开始就打算不归还借款,就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罪。
总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通常没有非法占有的故意,而集资诈骗罪则明显带有欺诈和非法占有的意图。在司法实践中,判定这两者的界限时,法院会仔细审查被告人的行为动机和实际还款能力,以此来判断其是否构成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