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非吸案件”中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是否会在其个人档案中留下犯罪记录,即所谓的“案底”。这个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案底的定义以及不同情况下案底的留存情况。
1. 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人,可以取保候审。
2. 案底的定义:案底通常是指在公安机关有犯罪记录,一般是指经法院判决生效后的犯罪行为。在中国,这种记录会被保存在公安机关的户籍系统中,作为对个人社会信用评价的一部分。
3. 取保候审与案底的关系: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强制措施之一,并不影响最终的定罪量刑。如果嫌疑人或被告人经过审理后被判无罪,或者被免于刑事处罚,那么他们不会有案底。但如果最终被法院判为有罪并处以刑罚,即使之前曾被取保候审,依然会有案底。
4. 刑事处罚与案底: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只有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才会留下案底。例如,《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如果最终被判定有罪,将会有案底。
5. 法律依据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总结:取保候审并不直接导致案底的产生,关键在于最终的司法裁决。若最终未被定罪或免于刑事处罚,不会留下案底;反之,若被判处刑罚,即使曾取保候审,也会有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