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参与P2P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后,是否需要归还款项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用户可能关心以下几个关键点:法律责任、偿还义务、法律规定、时间限制以及具体的执行措施。
1. 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偿还义务:
尽管参与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但他们仍有偿还债务的民事义务。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即使在P2P平台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取缔后,投资者仍需要尽力偿还借款,除非有特殊情况如合同无效或存在欺诈等。
3. 法律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19年4月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于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中涉及的财物,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应予追缴、没收。这意味着,如果资金尚未被挥霍或转移,法院可能会要求借款人归还部分或全部款项。
4. 时间限制:
对于债权债务的追偿,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5. 具体执行措施:
一旦法院判决借款人需偿还债务,若借款人不履行,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总结:
参与P2P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人员,虽然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但依然负有偿还债务的民事义务。他们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在法定期限内偿还借款,否则可能面临强制执行的风险。具体执行过程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