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提出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在面对非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诈骗(诈骗罪)两种犯罪行为时,对于出借人的权益保护哪个更好。他可能关心的是哪一种犯罪中,出借人能追回损失的可能性更大,以及哪种情况下法律对出借人的救济措施更完善。
以下是资深高级律师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的详细分析:
1. 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其主观上并不一定具有欺诈意图。而诈骗罪(第266条)是故意实施欺骗行为,骗取他人财物,性质更为恶劣。
2. 刑事赔偿对于因犯罪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失,受害人有权申请国家赔偿。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犯罪所得往往难以全部追缴,实际赔偿金额可能会低于损失总额。诈骗罪的赔偿可能优于非吸,因为诈骗者通常直接获取了受害者的资金。
3. 民事诉讼出借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本金及利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如果集资款尚有剩余,法院会依法清退给投资人。诈骗案中,由于诈骗者可能已经挥霍或转移了款项,清偿率可能更低。
4. 追赃力度针对诈骗罪,公安机关通常会有更大的动力去追缴犯罪所得,因为这直接影响到诈骗罪的定罪量刑。而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虽然也会追缴,但侧重点可能更多在于整顿金融秩序。
5. 法律援助在诈骗案件中,由于涉及欺诈,受害者更容易得到社会同情和法律援助。而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尽管受害者也是无辜的,但由于涉及金融市场,社会认知可能存在偏差,援助可能相对较少。
总结:
总体来看,从出借人角度看,诈骗罪可能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因为它更强调个人的欺诈行为,并且在追缴犯罪所得和提供刑事赔偿方面,理论上可能更有利。然而,实际情况还需结合具体案情和司法实践来判断,因为每个案件都有其独特性。建议出借人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以便做出最佳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