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非吸罪”(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如果行为人从中获得了利润,是否会被认定为犯罪以及可能面临的刑期。以下是针对这个问题的五个方面的详细解答:
1. 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确实获取了盈利,这通常被视为犯罪既遂的一个重要情节,进一步确认其犯罪性质。
2. 利润作为量刑因素:
在定罪后,法院会考虑行为人的违法所得作为量刑的重要参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的规定,对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造成的损失等情节,应当综合评价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据此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
3. 盈利多少与刑罚的关系:
盈利的具体金额不会直接决定刑期,但盈利的规模可以反映犯罪严重程度,进而影响量刑。例如,《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4. 自首、退赃对刑罚的影响:
如果行为人在案发后主动自首,积极退还非法所得,法院会在量刑时予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5. 共同犯罪中的责任分配:
若涉及共同犯罪,各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将根据他们在犯罪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所获利润进行划分。《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对于主犯,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总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盈利的行为构成犯罪,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盈利规模、犯罪情节、自首及退赃情况等因素。具体的刑期需结合法律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来判断,可能的刑期范围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