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服刑人员刘某的心理咨询案例

  • 案例时间:2019-07-24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AHJYJG1557148947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一)基本信息

刘某,男,1981年生,安徽省阜南县人,初中文化,无业,未婚。2015年2月15日因抢劫罪被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入监时体检健康。

(二)生活、改造状况

刘某初中毕业后即随外公外出打工。2008年因犯抢劫、强制猥亵妇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在江苏某监狱服刑,累计减刑三年四个月,2015年2月12日刑满释放,出狱三天后再次犯罪入狱。

入监后刘某被安排在机工岗位,因操作不过关,经常被处罚。从此,不关心自身的计分考核积分,常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改造态度。

(三)婚姻家庭

刘某系非婚生子,出生时父亲17岁,母亲18岁,均未达到法定婚龄,出生后即被送给他人抚养,因外公动了恻隐之心要回来喂养,但为顾及名声,母子不敢相认,9岁之前父母没有一次探视。父母结婚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妹妹小他3岁,家境一般。因自幼被抛弃,对父母比较仇视。

(四)自我描述

刘某自述自身困扰是晚上十一、二点总是大呼小叫,控制不住自己,有时睡觉只好拿毛巾咬着,不然吵得一个监舍都睡不好。曾因此要求过关禁闭,监区没同意。入狱后有一次早晨突然起不来了,感觉手脚动不了,送到医院检查也没事。

(五)社会功能

针对刘某夜间睡眠时大呼小叫的现象,监狱矫治监区心理咨询师及时干预,聘请专家督导,初诊为癔症。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心理问题分析

刘某的大呼小叫疑似睡眠障碍的夜惊,但手脚突然不能动又疑似癔症,没有躯体性疾病,可能由于心因性问题带来的躯体转换。

(二)咨询目标确定

在全面深入了解刘某的基础上,与其商定近期咨询目标为躯体化症状的消除,远期咨询目标为回归改造正轨,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咨询方案制定

明确咨询目标,运用精神分析技术讨论其问题,以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咨询师评估为主要评价手段,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每周在监区休息日开展咨询一次。

(四)咨询过程

咨询共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建立好咨询关系,开展摄入性谈话,补充收集资料。刘某陈述听说爷爷不同意父母的婚事,父亲为此喝过农药,抢救了好几天,所以自己一出生就交给了外公,自幼和外公外婆生活,9岁才到父母身边。父母天天吵架,父亲还用皮带抽他,不敢进家门,很恐惧,干什么他们都不顺眼。对外公很依恋。

外婆、妈妈有间歇性精神病。外婆是在外公去世后,60多岁才发病的。母亲是50多岁发病的,一发病就把衣服脱光往街上跑,在上海打工时发病,拿菜刀把自己的脚趾剁掉了。此事对他刺激很大,一直回避这个问题。

“我小时候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拿人家的鸡蛋,偷个鸭子,最多打一顿。我还喜欢赌博,明知道不能赌还要去,手很贱。家人讲我傻,不和别人说话。我对异性不感兴趣,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成年后在网吧看过黄色录像。”

入监后经常做噩梦,手被人砍掉了,很恐怖,自己知道是梦,但就是醒不过来。还梦到开车掉水里了。

刘某为解决自己的困扰,在咨询中比较配合,全面介绍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倾诉完毕感觉说出来也就放下了,轻松了点。咨询师认为特殊的成长背景和环境让他情感很淡漠,但从其外婆和母亲的发病时间来看,基本可以排除遗传性。刘某自幼恶习较多,犯罪行为与其陈述之间存在着矛盾,梦境可能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

房树人人格投射显示:刘某性格特别内向,做事死板,情绪波动性较大;家庭结构不稳定,缺乏理解,内心封闭;成长期比较压抑,来自母亲影响较大,情感混乱;做事比较主观,缺乏交往能力,有严重的回避心理。

咨询师通过梦的解析和房树人的解读,意在推动刘某的潜意识问题意识化,从而缓解症状。初步诊断为持久性心因性反应。

2.第二阶段(咨询阶段,第二次至第四次咨询)。

(1)第二次咨询。

刘某反馈了第一次咨询的效果:最近没做梦了,天天拿着书看,困了就睡。良好的咨询关系建立,激发了刘某的倾诉欲望。刘某又接着陈述,“刚入监时压力比较大,白天胡思乱想干不好活。现在活能干好了,反而出状况了,我现在变成监区负担了。在江苏坐牢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监区让我每天读篇文章,写个人感受,怕我憋出事来,算对我特别照顾了。”

咨询师通过催眠对刘某开展意向对话。刘某直接想到了外公,“他去世的时候,我抬的棺材,我想笑,应该很悲伤的事,我怎么想笑呢?是不是狼心狗肺?想到我在上海那段日子,外公陪我捡破烂,我感觉自己人生很失败,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价值。”

意向对话结束后,刘某说,“我父亲会见说我不敢正眼看人,一点精神头都没有,我也感觉自己像个乞丐。我在家一点安全感也没有,外公去世了我怎么办?感到好无助,我去过外公的墓地三次,一哭就是一晚上,有事就憋在心里。我想和外公说,我对不起他,很逃避,我也想照顾父母。”

咨询师通过空椅技术再次满足刘某的倾诉欲望。刘某说,“你(外公)怨我不听话,我也没孝敬你,我都30多岁了,一点担当都没有,甚至不如我妹妹。出去40多了,我拿什么养活我的父母,我自己还不好好改造,怎么对得起你,接下来的几年,我一定好好改造,好好孝敬父母,不让他们担心,让人看不起。”

空椅技术使用后,咨询师及时进行了情感表达:你是很正常的。刘某眼睛湿润了,“我一直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很懒散,连教导员都说我。我现在只想活的充实一点,服装技术培训我想参加,我现在主动搞卫生,我想用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别人。在余下的7年里,我很想改变自己,不能放弃自己,不讲大富大贵,顶梁柱要做吧。不能让别人讲你一点都没有改变,那牢不就白坐了吗?每天改变一点,力所能及,提高自己。我感觉我的情绪就像一个坝子,围起来似一潭死水,打开一个缺口就流动了。”

咨询结束,刘某感觉轻松多了。咨询师认为刘某的症状以及由此而来的他人猜测是其现实的压力,外公作为父母的替代在其生活中已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外公的去世让其选择封闭自己,刘某在外公抬棺时的想笑,不一定是情感出问题,也可能是重大事件下的倒错,但松动就有希望,刘某的自我觉察和改变的愿望可能是咨询的转机。

(2)第三次咨询。

刘某反馈,回去后三天没有出现大喊大叫的情况,意向对话后,心情好了很多,像弹簧一样没有那么大压力了。刘某自我反省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什么都压在心里不和别人交流,也意识到自己没有计划,像个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自己坐过牢,防人之心太重,喜欢多想,因为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过去的事想忘却忘不掉,导致出了问题。现在和其他人的交流压力减轻了,就没有那么大呼小叫了。”

紧接着刘某提出5个希望解决的问题:

a.第一次犯罪就像做梦样,怎么就鬼使神差地跑到六楼猥亵了那个女的?

b.父母为什么把我丢在外公家九年不闻不问?

c.爷爷为什么老是对我有成见?

d.自卑太厉害怎么办?

e.怎么出去三天就犯罪了?人生二十多年的青春都在劳改队了。

围绕第一个问题刘某详细叙述了犯罪经过,“那天晚上八点多出去寻找作案目标,十二点左右看到案发小区的大门是开着的,就溜了进去,到那一栋楼跑到六楼,通过窗户翻到被害人家。找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就翻到78块钱,两本书,看到胸罩、内裤、化妆品、学生证断定是个女孩房间,那个粉色胸罩激起了我的犯罪动意,就想等被害人回来实施强奸。”

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刘某对粉色胸罩有一种依恋,在发廊找小姐的时候,顺手拿过这种胸罩,后来被发现就花钱买回去,每个400元,买了几十个,买回去就放在箱子里,连那小姐都觉得不可思议。“每次专找那小姐,约她出去,她要什么就是借钱也给她买,就想倾诉,有时开房就是为了讲话,走时丢600块钱给她,把胸罩带走。交往一年后,给老板娘十万,让她出来和我租房住,有种英雄救美的感觉,只要有朋友聚会都带着她,我挣的钱都给她了,包括银行卡。她家是福建的,比我小三岁,有一天我去找她,人不在了,她手机也停机了,很失落。从那以后就多疑,不再相信任何人,交往三年多,怎么说也花有三、四十万。”

“被害人也是福建的,长的和她差不多,也留着长发,比我小两岁,我们谈了四五个小时,她一直在教育我,被害人的反抗很强烈,她说:“你要把我毁了,我就跳楼,让你这辈子不得安生。”因此当时没敢实施强奸,但控制不住还是摸了她的乳房,后来她就报案了,案发十几天后在车站有画像被抓获。”

“初中时住校,有些男女同学经常在寝室里一起睡觉,我也看到过粉色胸罩,那时自己没有女朋友,比较自卑。”

咨询师认为刘某的改变意志在增强,所提出的问题排序必然有一定的心结,从刘某的案件叙述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粉色胸罩对其有着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

(3)第四次咨询

刘某反馈一周没听小组成员讲夜里闹了,心里也放下了不少,但对父母为什么把自己丢在外公家八九年还是不解,这也是自己最纠结的事情。“他们一次也没去看过我!”

咨询师针对刘某提出的问题,再次进行资料收集。刘某称问外公、父母,他们也不讲,“我一直认为我是外公最小的儿子,父母把我带回来时,我感觉自己像是被卖掉一样,我不认识他们,父亲做生意不在家,妈妈卖菜,自己在家就像被关起来一样,感觉融不到一块。父亲在外面沾花惹草,父母经常吵架。现在无论他们怎么做,我还是恨他们,心里始终在想他们是不是我的父母?”结合刘某出生时父母年龄及婚姻状况,破解了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的疑团,刘某也开始理解了父母及外公的苦衷,明白了爷爷所谓的不待见。反思到自己一直从自己的思维看问题,没有从父母角度看,现在想想他们也很无奈,应该心存感激,这是最大的心结,找到源头了就放开了不少。

刘某接着叙述,“给女朋友钱的时候特别有感觉,感觉自己能挣钱了,找到她有了舵的感觉,那两三年是我最开心的时光,她走了就感觉像家破了一样。我对她很依恋,从没在外面过过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不仅喜欢抓住她乳房,而且喜欢咬着她的奶头睡觉,时间长了,她很烦,就讲;“你是不是有病?怎么像个孩子样?”

咨询师认为,刘某的两段叙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爱的缺失,反向形成为恨;一方面是爱的满足,存在婴儿睡姿的现象,揭示其问题的根本是安全感的缺失,至此问题已昭然若揭。

3.第三阶段(巩固阶段,第五次咨询)

刘某反馈一个星期基本上没有叫,心情也开朗多了。咨询师认为随着来访者自我的探索,潜意识的问题已经意识化,可以帮助来访者进行一个梳理,这样也为结束整个咨询做好一个铺垫。

咨询师给刘某做了以下分析:出生后即被抛弃,失去了乳房,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对母爱缺失的渴望被压抑;在进入青春期没有女朋友,性欲的萌动没有得到满足,对性爱的渴望再度被压抑;进入成年期接触了发廊女,寻找到乳房后,母爱得到了补偿,性爱得到了补偿,让刘某在发廊女、情人、母亲多角色重叠中出现了自我迷失。粉色成了青春的象征,胸罩成了乳房的象征,被害人、发廊女以及记忆中的母亲在刘某的潜意识中已经混为一体。

通过分析,刘某的自卑问题迎刃而解,接下来与刘某就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出狱后三天就犯罪进行了探讨。

刘某陈述在江苏服刑时有个和他关系比较近的服刑人员出去一年多就回来了,告诉他在外面洗澡的时候右肾被割掉了。“我感觉外面怪乱的,还不如监狱安全。出狱是妹妹和妹夫去接的,回家后,除了亲戚朋友喊吃饭就是睡觉,期间父亲和我谈了一次,也没往心里去。睡了两天,第三天上午家人给了我500块钱,就找个网吧上网,看了几个小时的电影。12点多买点吃的,剩下的400多块钱打老虎机都输掉了,怕家人问钱哪去了,就想着搞点钱好回去交代就作案了。”

咨询师认为刘某再次犯罪的陈述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孩提式反应。

咨询方案中的咨询目标已基本实现,案例咨询可暂告一段落。

【教育改造成效】

咨询结束半年后,咨询师对该案例进行了随访:

(一)刘某自述。认为心理咨询对自己帮助很大,自己现在做事知道思考了,以前老是回避,把监狱当家了,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不理解家人,自己没有拼搏过,现在每月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沟通好多了,对家里的怨恨没了,那个死结解开了,改造又步入了正轨,干什么都有劲了,也感觉生活有奔头了,现在的变化家人能明显地看到。

(二)民警和其他服刑人员反馈。监区教导员反映刘某以前是脚踩西瓜皮,摔倒就坐在那,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可能还会犯罪。近来好多了,不像以前那样没有精气神了,也能融入监区生活,还呈报了减刑,小组其他服刑人员慢慢消除了对他误解,不再用怪怪的眼神看他了。

(三)咨询师评估。咨询师认为刘某通过一个疗程的咨询,彻底打开了心结,不仅夜间大喊大叫的症状消除了,自身也得到了成长,学会了自省和思考,自我成长比较明显。

八个月之后,刘某沮丧地再次申请咨询,自述由于分神已连续5天到医院包扎手了,轻生的念头越来越重,像火车要脱轨一样,内心的恐惧感很厉害。经了解十几天前,监区流感比较严重,刘某夜值班时,吐了点血丝,担心染上肺结核。进一步了解发现,刘某对值班比较抗拒,加之改造任务加重,心因性的症状再次出现。咨询后刘某反映,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一团乱麻理出个头绪,心里好受多了。

该案例在2018年第二期全国监狱系统心理咨询师督导和专项技能培训班上,咨询师以《粉色胸罩的诱惑》曾做过简短交流,有以下几点体会:

1.资料收集可能是全过程的。随着咨询的深入,资料收集需要不断的补充、拓展。

2.房树人绘图是切入咨询的便捷方式。可清晰地考察到来访者的家庭关系、成长经历和自我评价。

3.匹配很重要。涉及性方面的问题,男咨询师更容易深入做下去,刘某的转介也提示女咨询师存在着忌讳型匹配问题。

4.咨询师的工作是协助来访者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则是来访者的事,有反复是正常现象,如人感冒好了以后依然会感冒一样,只要来访者自己有求助的动机,改变的动力,咨询就容易取得效果。

5.监狱心理咨询也还有一定的缺陷,考虑服刑人员个人的感受及工作量的问题,不宜做长程咨询,但创伤性疗愈恰恰又需要持续跟踪。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