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张某因失恋引发心理问题个案
- 案例时间:2019-07-29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AHJYJG1556521670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张某,男,27岁,大专文化,未婚,因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现入监服刑六个月,无精神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无躯体性疾病。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咨询的具体方法和原理
1.具体方法:针对张某的问题特征采用合理情绪治疗方法。
2.理论依据: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3.治疗原理:用这种方法是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服刑人员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案例正是因为对失恋的非理性信念产生了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扰。
(二)咨询时间与收费
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五次咨询。
2.咨询与心理测验收费:免费。(本心理咨询中心属监狱教育科,对监狱服刑人员免费咨询。)
(三)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张某的问题及有关情况。
第一次咨询(2018年7月6日)
(1)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张某的问题困扰,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2)过程:咨询师热情接待张某,认真倾听张某的烦恼并及时共情和对其能主动咨询给予积极关注,很快得到张某的信任,使他能够尽情倾诉,并能积极配合咨询师。初步确定张某的主要问题是失恋的苦恼,而这与他自身心理承受及不合理信念有关。与服刑人员张某协商制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3)家庭作业:让张某将自己的烦恼写出来,让咨询师更好的了解张某心态。
咨询结束后,向管教民警和同号房服刑人员了解张某的情况,确定其反应是否属实。
2.第二阶段:咨询阶段,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恰当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第二次咨询:(2018年7月13日)
(1)任务:与张某一起探讨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让他认识到自己对待失恋这件事存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2)通过引导,使张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不是被动地由外界事件所决定,而是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来改变情绪。
(3)家庭作业:将自己平时产生不良情绪时出现的想法和观念写出来,分析其非理性。
第三次咨询:(2018年7月20日)
(1)任务:与张某一起讨论和反驳他的不合理信念,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信念,并帮助求访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这是治疗中最重要的。
(2)过程:主要采用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
张某认为女友与其分手,是对他的不公平。
张某:我对她那么好,可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跟我分手?
咨询师:你说你女友必须对你好,像你对她那样?
张某:对,她应该这么做。
咨询师:如果有一位你对她没好感的女孩子喜欢你,你会答应吗?
张某:不会。
咨询师:为什么呢?
张某:因为我不喜欢她。我做不到这点。
咨询师:你看,这件事与你失恋的问题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角色不同而已。我们都无法做到别人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事,那么我们也就无权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到什么。
张某:……
接着咨询师指出这是一种绝对化要求,同时,通过对话让张某明确正是这种绝对化观念使他陷入情绪困扰中。接着帮助分析其应对生活刺激中的不合理信念。
咨询师通过引导张某,协助他建立合理信念:
A.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利,我可以去选择喜欢的人,她也可以。
B.要像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协助他建立合理信念。
C.失恋不是失败,失恋很自然,并不意味自己无能。
第四次咨询(2018年7月27日)
(1)任务:巩固张某合理信念。
(2)过程:主要运用合理的情绪想象一个情景:如果他不断努力令自己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将来也会找到一个比前女友更懂得欣赏自己的女友。体验这种自信快乐的情绪反应,使他有一个积极的情绪和目标。
3.第三阶段:巩固和提高阶段,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提高张某心理健康水平。
第五次咨询(201年88月3日)巩固、结束。
回顾一个多月来咨询的进程,总结他所取得进步,肯定他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改变生活的能力,提出今后发展的目标。
【教育改造成效】
咨询效果评估:
(一)张某自我评估。明确失恋不是失败,已摆脱自卑的束缚,渐渐消除心中的郁闷,能正常训练、劳动和睡觉;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二)咨询师的评估。经过努力,张某情绪稳定,睡眠良好,相信以后罪犯的心理承受力受相应提高。
(三)管教民警的评估。现在精神状态较好,劳动中未出现差错,人际沟通较好,改造表现较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