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一例自伤自残自杀重大危险服刑人员陈某的心理矫治案例

  • 案例时间:2019-07-02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HBJYJG1552295849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一)基本信息

陈某,29岁,抢劫、盗窃罪,原判十一年六个月,余刑二年一个月,家住福建省泉州市。陈某多次因身体状况,人际关系紧张,劳动能力差、减刑等矛盾引发自伤自残行为。入狱后陈某身份真假难辨,自称也不知亲身父母是哪里人,出生地不清楚,只记得有家里三个孩子,父母是做煤的,小时候家里穷就把其卖到福建泉州,“陈某”这个名字不是自己真实姓名,原名叫“欧阳某某”。陈某“三假犯”的可能性极大,需进一步甑别。由此被监区定为监狱级别的重大危险犯。

(二)家庭调查

自幼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四个孩子,没有生活来源,将其卖到福建。后又被养父母丢在郑州火车站。被家人遗弃后10岁时辗转流浪到襄阳,这期间他被叫高阿姨的人收养,六七个孤儿住在月租200元的二十多个平方的棚户房内。经常和一群收养孩子一起靠蹬三轮收废品生活。偶有和小偷接触,学会盗窃,因其与不三不四的孩子鬼混,一气之下高阿姨将其赶出家门。在当地流浪了12年,居无定所,食不果腹,陈某虽然年幼但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并伴有眼疾,视力几乎为零。生活的经历导致陈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改造表现

自2011年10月11日入监以来,陈某多次发生自伤自残行为,截止2018年11月共有陈某异常狱情70条,其中2012年14条、2013年18条,2014年9条,2015年16条,2016年6条,2017年3条,2018年4条。由此可见陈某违规违纪,关禁闭几乎是家常事。陈某多次情绪稳定后,因为小事再次反复导致情绪失控自伤自残的情况出现。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总是觉得自己刑期长,在生产上表现为不积极工作,生活上丧失希望。

(四)改造中优势与难点

1.改造优势

监区的包区领导,心理咨询师对陈某都比较关心,在对陈某的管教转化中警力的投入十分充足;帮助其联系多年失去的亲人,帮助其联系收养人,并要求收养人高女士来监狱联合帮教。也促使了养母和哥哥的亲情电话和会见。给予其极大的情感上、生活上的帮助。减弱了他对民警管教的抗拒心理。

2.改造难点

陈某的性格特征是:自卑感强,心理脆弱、脾气急躁、遇到点儿事,易失去理智,说话就口无遮拦。陈某在改造中容易出现反复,同时由于其自制力差,一旦与服刑人员发生矛盾后,容易出现违纪行为,受到处罚后也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稍违背心愿就上演自伤自残。

陈某减刑愿望强烈,一旦出现拿不到表扬或者是不能连续不断的拿到表扬,受到民警的批评就会出现心理落差,因其特殊的家庭和人生经历,大部分民警对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也促其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优越感,从而造成其改造的反复性,不知感恩。

(五)心理行为表现

由于陈某自幼生活无人教养,性格随性。因此遇到一定的困难不知道该如何妥善去处理。在改造中遇到矛盾与冲突就会激化,也由此给其带来了更多的懊恼却不知如何去化解。坎坷的经历使陈某形成了脆弱、自卑心理,对未来没有信心。

入监后一直很自卑,认为自己没亲人,同改都笑他,连生活必需品都没钱买,与民警谈话都小心翼翼,曾在2012年有过一次轻生的行为。多次用剪刀扎自己来宣泄内心的压抑与对生活的不满。自幼被亲人遗弃多次,没有得到关爱和教育,身世可怜,令人同情。这种心里伤痕影响着陈某的性格、折磨着他的内心、扭曲着他的心灵,造成陈某敏感、脆弱、自卑、仇恨、易感情用事等负面情绪。在监狱民警的关爱教育下,陈某感受到了温暖,也尽力去努力改造,但由于过去的长期散漫生活习惯加上人的懒惰天性,当面临一点小挫折时就会让其感受到身心疲累。就抱怨养父母的无情,想着寻找亲人,寻找自己的根,想得到自己的身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由此说明陈某虽然历经磨难但还良知未泯。

根据心理测试分析,陈某流浪儿出身,常年多次盗窃,抢劫,犯罪思维模式极其明显,危险程度很大,很难改造,且自卑感强,心理极其脆弱,思维迟钝,有较强暴力倾向,有较强的变态心理。不善于处理服刑人员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脱逃、行凶、自杀危险。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教育方案

针对陈某心理针状,从理解、共情和尊重入手,然后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及合理的心理疏导。帮助其认识到自身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冲突和极端。帮助其树立改造信心,妥善处理好生活事件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除心理上、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短期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其建立合理信念,树立自信心。用警情关注帮助其找到亲人,联系收养人,促其感受到温情,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中期目标,帮助其构建新的认知模式,激发改造动力,逐渐消除极端行为。达到预期的减刑目的。终极目标,引导其适应长期监狱生产生活学习的基础上,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定制合适自己的计划。树立端正的改造观,最终走向新生。

(二)改造方案

陈某作为刑期很长的顽危犯,其改造生活中态度一直不好,总觉得自己以后的减刑不会有多少帮助,身体不好,没有家,减刑出去什么都做不了又无依无靠,有自暴自弃的想法。这种想法十分消极也十分危险,这给民警的管教和心理矫治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因此,在制定改造计划时将分三步来具体制定。其中短期计划主要针对陈某时常出现的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中期计划这是对陈某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以期待陈某服刑中段时可以达到最基本地积极改造的要求;长期计划则是给陈某算的一笔“人生帐”,要告诉其,人生的意义。通过民警的帮助使其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在有规划有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减刑出狱。

(三)教育改造方案的实施

1.事件处理

陈某自诉:自1999年来到襄阳市后,一直无户口,无身份证,高血压而导致眼睛视力不清,看东西模糊,高压达到160,为完不成劳动任务很着急;车间的空气闭塞不透气,觉得头昏眼花,双手也疼。心里就乱七八糟的,觉得生活没盼头。心里一个念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个孤儿,无依无靠,压力大,无法喘息;生产任务定的越来越高,晚上在车间因眼疾而无法正常操作,自己属于“三无”人员,出狱后也不知道该怎样生活,前途渺茫,今后的道路该如何走下去;刑期还长,减刑政策对暴力犯罪、有罚金的都要降低减刑幅度,我的罚金几千元是没有办法交,想到一些事情就感觉活着没什么意义。

2.心理疏导

倾听陈某对自身困难的倾诉,发泄自己内心的苦楚,借此缓解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虑。通过咨询的渠道,让其感受到民警的温暖,对于遗弃自己的养父母要去原谅,虽然他们的做法让人心痛,但仇恨会扭曲人格,想想可能是他们的收养程序不合法。学会爱他人,感受到高阿姨及民警的无私关爱,自己并不是孤独的。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关心与支持。学会坚强,自己已长大成人,前半生命运自己无法掌握,相信以后的人生会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补偿。

在交谈中与陈某灌注新的认知理念,与其分析探讨人生经历中每一次得到的他人、社会的恩惠和帮助,究其原因人们为何要为你伸出援手?以此促其明理,社会有爱心,人间有温情。知恩、感恩是做人的基本。一味地用极端行为来伤害自己,破坏改造秩序,意义何在?等。用分析和反问式的交流,引导其思考,促其明智。

在咨询中重点引导其将学会转化改造中的矛盾,建立感恩意识。同时对其心理的感受给予帮辅,教育其学会释然,学会在事件中理智的去对待。就改造矛盾问题与其分析,在事件中自己该怎么去与他人、与民警做好交流与沟通,使其感受到不同的语言和语气交流得出来的不同效果。由此使其明白人际交往也需要智慧,需要学会宽容。陈某渴望关注感强,引导其正确的面对改造生活的一些矛盾,人生本就是一个矛盾体,教育其学会理解矛盾,化解矛盾,当自己一切都顺利了,大家对其的关注度也会更好,得到他人的尊敬也会更多。

【教育改造成效】

在后期的咨询中陈某个人表示改造表现能持续稳定,能够合理的处理改造中的一些不良事件,化解人际交往中的各项矛盾。再也不用下三滥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能够平稳的面对现实改造生活。

现在新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回归的问题,担心出狱后没有经济来源,不能很好的安置自己。希望能够在最后的刑期里多挣工资,多拿奖励金,为回归积攒一定的资金,为自己安置一个家,希望从此不再流浪。

陈某余刑还有二年,因此仍需要做好最后的跟踪咨询,帮助其解决好回归问题。

相关案例
同城律师推荐
  • 姚娟 专职律师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公司法、 股权纠纷、 融资借款、 股权激励、 改制重组、 合同纠纷、
    服务地区:深圳市
  • 范志军 首席律师
    专注于非诉法律服务
    信用卡逾期优化、 网贷逾期优化、 断供房保房、 断供房法拍房补贴、 车辆出险维修记录、 个债小额欠款、
    服务地区:深圳市
  • 黄海 专职律师
    中银-力图-方氏(横琴•深圳)联营律师事务所
    海事海商、 涉外法律、 涉外仲裁、 刑事辩护、 国际贸易、 私人律师、 涉外公证、 招商引资、
    服务地区:深圳市
  • 秦健峰 专职律师
    广东祥祺律师事务所
    抵押担保、 经济仲裁、 公司犯罪、 公司法、 债权债务、 自然资源、
    服务地区: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