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服刑人员冯某教育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9-07-02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HBJYJG1552295635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冯某,男,1980年生,湖北赤壁人,大专文化程度。因诈骗罪于2014年被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2015年7月20日,投入湖北省咸宁监狱服刑。

通过近四年的服刑改造,从开始对改造的迷茫、消极和抵触,对人生前途的自暴自弃,到监区文化活动骨干,成为监区心泉乐队一名吉他手和主唱的冯某,经常活跃在监狱、监区的各项文化活动中。

刚进入五监区服刑改造的冯某很少与人交流,态度消积,自我放弃的表现较为明显。更由于冯某属于“三类”服刑人员,自感减刑无望,更有一些抵触言论。

从2016年开始,在监区采取针对性个别教育与引导下,逐步端正改造态度,重新燃起新生希望;在心泉乐队的活动中,不仅自己积极参与,并且带动他人、影响他人走出阴霾。2018年经过层层筛选,有幸参加亲情帮教活动,并得到监区领导、警官的肯定,被安排在监区重要生产岗位。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罪成因分析

1.成长经历。冯某出生在湖北赤壁市的一个金融家庭,父母都是当地金融系统的基层领导,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在武汉从事建筑管理行业。冯某自小学开始一路走来成绩优秀,经常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在夸奖和称赞声中长大,再加上家庭的经济条件优越,倍受溺爱。冯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这使其逐渐养成优人一等、爱慕虚荣的不良心态,责任心差,心理承受打击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很差,面对困难时逃避心理严重。

2.社会经历。冯某高中毕业后,心怀梦想应征入伍,在部队中表现出色,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因不甘部队的清冷环境和纪律约束,两年役满后退伍回家。回家后在父亲劝说下又重返校园,学习金融财会专业。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当地银行参加工作。刚开始工作,冯某踏实肯干,得到单位领导认可逐步被安排到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等工作岗位,由于工作当中经常接触到不同层面的社会人员,逐渐迷失在灯红酒绿的享受之中,加上从小养成花钱如流水的习惯,收支的严重不平衡,最终一已私欲冲毁了法律的堤坝,伙同他人编造不法抵押物构成贷款诈骗罪而锒铛入狱。

(二)入监改造表现

冯某入监服刑改造初期,表面上能够认罪悔罪,但因身份转变、心理落差巨大,深感无颜面对家人及朋友,更不屑与其他服刑人员沟通,又因巨额财产刑无法全部履行,减刑无望,造成冯某心理包袱重,自暴自弃倾向明显。

(三)教育矫治难点

1.心理因素。冯某自幼备受溺爱,成长过程一帆风顺,致使在挫折和打击面前毫无承受能力,加之心理承受能力差,就企图以自我放弃来逃避服刑改造的现实,又因清高自大的性格,听不进他人劝诫,不与人为伍。

2.认知因素。冯某自尊心极强,性格偏执,对其进行教育改造过程中需要讲求循序渐进,引导方法、方式不可急于求成。

3.性格因素。受成长环境影响,冯某清高自大,虚荣心强,是非意识明显,具有较强欺骗性。

(四)教育矫治方案

1.方案的制定

鉴于以上分析,结合冯某的现实改造表现,民警因势利导,制定详细的个别教育方案,帮助其尽快转变思想,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助其走上积极向上的改造道路,顺利平安度过刑期。

(1)人文关怀。以亲情、友情为切入点,与其建立基本沟通,获取信任。

(2)正面引导。以兴趣爱好为转折点,帮助其树立阳光心态,灌输改造正能量。

(3)亲情感化。以亲情为抓手,让冯某参加亲情帮教,又以乐队成员身份为亲情帮教人员表演节目,为冯某注入强劲亲情改造动力源。

(4)价值提升。因冯某近期表现良好,为提高其改造积极性,体现自我价值,增强改造信心,监区安排其重要生产岗位。

(5)持续关注。加强监督管理和思想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

2.方案的实施

(1)解除心理戒备,构建无障碍沟通

民警与冯某的个别教育谈话过程中,刚开始冯某并不愿意与民警谈心,在回答民警的提问时,总是敷衍搪塞,常用“是”、“没有”等简单的词语应答。面对冯某对内心真实思想的刻意回避,民警循序渐进,坚持以细心、耐心、责任心为已任,关注到冯某打亲情电话时的温情,侧面了解其家庭人员情况和动态,以其家中琐事为话题,慢慢深入了解其经历和犯罪根源,用包容和鼓励溶化其内心的坚冰。冯某逐渐意识到民警对自己的关注和关心,在随后民警与其的谈话过程中,冯某慢慢向民警吐露自己心中的迷茫与无助。在了解到冯某自暴自弃的状态,主要源于其仍沉醉于过往的风光,无法面对巨大落差的当下,更不愿正视自己漫长的刑期。民警不断鼓励冯某:要珍惜时间勇敢的面对当下,更要用态度来回报亲人,只有在服刑生活当中积极改造,乐观向上,这才是亲人最想看到的,放下无谓的担忧和虚荣心理,尽早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到服刑改造中来。

通过耐心细致的谈心与关怀,冯某完全放下心中的戒备,开始与他人正常沟通与交流,并且对警官安排的任务积极主动去完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带动其他服刑人员。

(2)跟进疏通引导,寻找兴趣为切入点,助其轻装上阵

为优化冯某的改造朋友圈,监区特意将他调整到积极层服刑人员较多、改造氛围较好的监室。与此同时,民警在与冯某深入的谈话过程中,开始了解到他的家庭组成、详细的成长经历和犯罪成因等,并以此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分析疏导,教育其放下过去,安心高墙。冯某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开始愿意在亲情电话中与家人讲诉自己的改造现状,思想包袱逐渐放下。在与民警的交谈中,了解到冯某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监区专门吸收他为心泉乐队成员,并指派具有专业知识的服刑人员对其辅导。

(3)发挥特长,建立自信

民警注意到冯某文化程度较高,文字表达能力与书写能力较强,遂安排其参与监区演讲、征文等文化活动,并鼓励其积极向监狱心泉报投稿,很快在监狱开展的中华魂演讲大赛中获得第二名。一方面丰富了其改造生活,另外极大的促进了其改造自信心。由于参加心泉乐队,也使其找到了正确的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并且成为心泉乐队吉他手和主唱歌手,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监区文化活动骨干、改造标兵,冯某改变自身的改造状态,感染其他服刑人员,为创建和谐监区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知耻而后勇,化亲情为改造动力

在2018年监狱组织开展的服刑人员家属亲情帮教活动中,冯某因进步明显、改造成绩突出,而被挑选为监区参加此次帮教活动的人员之一。在那次亲情帮教活动中,冯某10多岁的儿子来到现场。监区民警安排冯某在帮教会上,面对全体参加帮教的家属与服刑人员,情真意切的演唱了他们的原创歌曲,倾诉着冯某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之情,在场的服刑人员及家属无不动容。

冯某在当天的帮教活动结束后,主动向民警表态:自己将更加坚定改造信心,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改造成绩,早日新生回到亲人身边尽一份为人父的责任。

(5)密切关注服刑人员动向,及早干预

因冯某刑期较长,属于“三类”罪犯,且附加巨额财产刑,减刑难度大,监区始终密切关注其改造动向,发现问题及早干预。在入狱服刑期间,冯某父亲因气而病,心梗而离世,临终前还念叨着他的名字。当在亲情电话中得知父亲的情况后,冯某曾一度产生强烈的自责与愧疚,改造状态明显低落。监区民警及时掌握情况,第一时间与其谈话稳定其情绪,帮助其及早摆脱心理压力,平稳改造状态。在民警细心的引导下,冯某将父亲因他而逝的悲痛之情化为创作激情,写下了《父亲》这首原创歌曲,以此来寄托他对父亲的自责与愧疚。时至今日,冯某能够以较开阔和坦然的心境面对生活中的逆境。

【教育改造成效】

通过四年的教育矫治,冯某逐步实现从一名自我否定、自暴自弃、背负巨大心理和精神压力的消极改造服刑人员,转变为一名名符其实的改造标兵。

在切实转变思想,全身心投入服刑改造后,冯某获得了较为突出的改造成绩:2017、2018年改造标兵;2017年冯某参与制作的工艺品获得监狱评比第二名;2016-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监狱组织的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征文三等奖;2017年被评为监狱优秀写稿员。2018年初,冯某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成为咸宁监狱亲情帮教人员,在监内与亲人愉快团聚。

冯某参加的心泉乐队,先后推出《渴望自由》《逆》《父亲》《心泉之歌》等十余首原创歌曲;自2016年至2018年连续在监狱、监区各项活动中绽放光彩,在心泉文化节上与武汉女监、省关工委、省演艺集团同台献艺,得到好评,而且得到监狱心泉报整版报道,同时省监管局新生报也专版宣传。冯某参加的心泉乐队成为监区文化特色,兄弟单位参观学习的活动中经常献艺表演,逐步成为监狱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冯某的改变激励着更多服刑人员积极改造,向社会各界传递正能量。

“通过心泉乐队,使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正视昨天、奋斗今天、明天依然会很灿烂!”冯某发自内心感谢民警的谆谆教导,坚定了走好改造道路、重获新生的信心。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