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一例服刑人员黄某适应障碍合理情绪疗法的案例报告

  • 案例时间:2019-07-02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FJJYJG1551346955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黄某,男,1985年7月出生,江西省石城县人,初中文化,有兄弟姐妹,排行第二。因犯猥亵妇女、盗窃罪于2016年3月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2016年4月入监。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黄某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外出打工,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爷爷奶奶以种田为生,家庭经济贫困,黄某觉得被人瞧不起,有被抛弃感。有一次在学校里,无意间抬头的瞬间看到同学正盯着他议论,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有一种想逃避他人的感觉,从此不大与人交往。性格内向,一度让自卑、恐惧、退缩的阴影笼罩着,对人对事都比较敏感,爱面子;小学、初中学习成绩较差,曾经很努力地学习,但成绩未见提高,学习的压力较大,曾陷入焦虑之中。

(2)社会经历。2001年初中刚毕业就开始在社会上闯荡,在打工过程中,因交友不慎,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染上了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好逸恶劳思想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2.入监改造表现

黄某入狱以来因对改造环境的不适应,与其他服刑人员相处常因小事发生争吵,同时以身体不好为由希望分监区能照顾。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不与民警沟通,便认为分监区管理民警故意针对自己,警囚关系紧张,导致出现焦虑、烦躁,入睡困难和食欲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自己也感觉到很痛苦。

2016年底,黄某因不满骨干管理,在凌晨趁其熟睡之际,用水笔捅伤其眼睛,被监狱定为重点关注对象。

3.心理行为表现及测试结果

为确定黄某心理问题程度,初诊时对其做了多项心理测试

(1)(COPA-PI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其人格因素得分显示黄某个性值:PD2:情绪稳定性,PD7:信任感,PD10:焦虑感(60)三项偏离正常值范围。

(2)MMPI量表,测出该黄某的Pa、Pd分值较高,T分为63分,但可以排除精神疾病。

(3)SAS量表:60;SDS量表:40;EPQ量表:N:65;E:30;P:40;L:30,测试结果显示黄某属内向不稳定人格特征,中度焦虑。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黄某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为被判刑、改造不顺利、父母妻儿等家人对其不管不问等生活事件诱发了心理问题,实质是内在不合理的认知对上述诱发事件的解释最终导致其心理问题:“我是不受欢迎的,没人喜欢我”,“我提任何要求都会被拒绝,没有人理解我,帮助我”,“服刑人员是得不到认同、关注的,是会受到所有人歧视的”,认为自己的将来是没有希望的。

(2)心理因素。第一,个性内向,自卑,长期受到焦虑、情绪低落等方面的困扰,并已内化,不能自己解决;第二,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人际关系紧张,不知如何与他人相处。一旦在劳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往往无处倾诉,内心的矛盾冲突和负面情绪无法渲泄,易短暂失去理性控制走极端。

(3)社会支持因素。黄某既缺少家人朋友的支持(服刑期间父母妻儿对其不管不问,无汇款,无接见,无通信),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与他人(民警和服刑人员)的沟通交流存在困难。

5.矫治方案

黄某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现实生活的担心、害怕,不能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来看待现实生活的困难。为此治疗时根据来其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认为这个案例宜以认知改变为主,调整其对生活事件的认知方式。具体运用倾听、共情等关系性技术;重点运用解释,认知转变等影响性技术,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治疗。

(1)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建立关系,商定目标和方案(约两周,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

首先咨询师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黄某充分表现出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形成安全、信任的咨询氛围;然后通过摄入性谈话搜集其大量的临床资料,并形成了初步诊断;黄某在本次咨询初期出现阻抗,不相信心理咨询,通过对心理咨询的初步了解以及咨询人员的细心交谈与鼓励,逐步接受咨询意见,谈了心中的困扰。

(2)第二阶段:明确主要问题,运用合理情绪想像技术与同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引导其修正非理性观念(约三周,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

在黄某情绪有所好转,并同咨询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开始第二阶段的咨询。此阶段咨询师应用合理情绪想像技术,使来访者通过想像一个不希望发生的情境和一个希望的情境,如果不能顺利改造,将会有什么样的强烈情绪体验,帮助他改变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帮助他意识到改造受挫并没有想像中的可怕,主要是自己的认识不正确;如果要顺利改造,来访者应该按自己希望的去感觉和行动,有一个积极的情绪和目标;加强与民警的沟通和交流,调整自己的改造行为,以争取达到顺利改造的目标。

同时,咨询师向黄某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黄某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使黄某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缘于服刑,而是因其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让他领悟到自己认知中有关“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观念才是导致问题的关键,人的一生中可能经历很多不同的环境和事物,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只有合理的信念才能使人从客观事实出发,使自己快乐地生活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这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主要利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使黄某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思考并写下自己的10个优点,常阅读它们。

(3)第三阶段:认知重建,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和行为技术,帮助黄某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约三周,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

咨询师运用认知领悟疗法和他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让他明白根源在于童年时期的精神创伤,家庭的原因和经济上的困难给自己的脆弱的心蒙上阴影,使他感到自卑;他无意中看到、听到同学在背后议论他,由此引起的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在其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痕迹,这种想逃的体验已经压抑在潜意识里。在逃避中,心理的负面情感不断积累,那些逐渐增强的负面情感不断控制着自己继续去逃避现实,回避与人交往。在前面几次治疗中咨询师主要应用语言技术帮助黄某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强化新观念;根据咨询效果及进展情况,与黄某协商,将咨询时间做调整,将咨询的主要内容由原来的问题为中心,转移到对黄某家庭作业的讨论及在实际中运用新思维的体验方面,对丧失亲人表现适度的悲伤,使心境恢复正常并使机能恢复到以前的适应水平。重新唤起求助对愉快情绪的体验,有意识引起求助对以前经验的回忆,包括他从小时候起许多成功的经历。当黄某出愉快情绪或其他积极的表现,咨询师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促使黄某体验到更多更深的愉快情绪体验。和黄某一起探讨应对焦虑情绪的策略,如多锻炼身体、少关注自己、多关注社会、多给予自我肯定、多和他人分享需要、让愤怒情绪表达出来。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黄某每天及时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记在活页纸上,当天晚上将纸及不良情绪撕毁;同时将每天感到高兴的事也记下来,每天临睡前看一遍。

(4)第四阶段:情绪控制及思维方式训练,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约两周,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

在本阶段中,咨询师先运用“黄金法则”,让黄某明白“如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先去这样对待别人”,以此来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之后,咨询师教给其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帮助他在遇到事情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付负面情绪反应的能力。

一是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黄某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参加改造。学会表达自己积极的情感,例如赞扬别人和接受别人的赞扬,与别人进行谈话交流;

二是经常进行自我观察与自我体验,了解自己的性格弱点,尤其要注意改变自己遇到问题后的不合理的心理防御,不能把自己的不足归疚于外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引导黄某分析在不同情景中采取不同应对模式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学会自我肯定;

三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消极的感情,在心情郁闷或焦躁不安时,采取转移注意、避开刺激因素、找心理医生或民警等方式进行排解,寻找原因;

四是通过自我安慰(如遇到挫折可认为是“因祸得福”),角色换位(如遇到人际冲突,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阅读有关书刊,冷静思考等方式,改善对事物的认知。

(5)第五阶段:跟踪回访,制定后续方案

咨询结束后一个月通过回访和跟踪,黄某的直接管理民警反映:变得开朗了,劳动积极,想多拿达标以争取减刑。与前期判若两人,能按照服刑人员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努力的参加改造,达到了心理咨询的效果。

随后进行心理测试:MMPI量表中D:42,Si:40,SDS:35,SAS:33,SCL-90量表中抑郁:1.9、焦虑:1.6、人际关系:1.5,其余各因子正常。其主导症状抑郁明显改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其躯体化及睡眠等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6.预期矫治目标

近期目标:

(1)帮助其渲泄不良情绪,改变其认为民警及其他服刑人员总跟他过不去的错误认识;

(2)帮助其认识监狱服刑的目的、意义,使其尽快适应监狱环境,改变其压抑的情绪;

(3)帮助黄某认识到自身在认识、情感、个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学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这些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改造生活的其他方面,改善其人际交往状况;

最终目标:通过治疗使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得以减轻或消除,最终达到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和发展,促使其人格完善。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近三个月的矫治,黄某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现在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克服一些不合理信念和自动化思维。咨询结束时其自我感觉到良好,虽有时依然会觉得情绪较低,但能进行自我调适。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黄某目前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好转,能与其他服刑人员和谐相处,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能主动向分监区民警承认错误,汇报思想,参加日常的劳动改造,每天都能完成分配的劳动任务。

通过这个案例,咨询师深刻体会到:顽危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攻关,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力量。手段的运用上,有刚性的 “管理、控制、防范”,也有柔性的 “教育、疏导、保障”;在力量的使用上,既有基层的一线监管民警的努力,也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既有狱内干预,也有狱外支持等。顽危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解决往往是很复杂的,可能需要监区民警甚至服刑人员亲属的配合,不存在万能的或者快速的解决方法。

相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