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适应障碍的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20-09-27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FJJYJG1551346296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苏某,男,1988年出生,未婚,初中毕业,福建三明人,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2012年8入狱,自调入分管区以来,对习艺感到恐惧,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表现为怕苦怕累,不积极主动学习生产技能,要求选择能力要求不高的小工工种,在与同改接触沟通上存在抵触情绪,个人较情绪化,表现为孤僻、紧张、焦虑等,并出现自残行为,心理失衡较为严重。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苏某7岁时父亲与亲生母亲因感情不和离婚,自己判给父亲照顾,10岁时父亲与现在的后母结婚。苏某自小学习成绩较差,小学6年级就辍学在家。
苏某辍学后沉迷于网络,因无钱上网便对被害人实施抢劫,并将其打死,之后苏某后母向警方报案,成功将其抓获。苏某自述其母亲在外有情人,被害人系其情人亲戚,故其母亲才向警方报的案,苏某父亲找苏某母亲质问,被大打一顿,故苏某对家庭极度失望,且对其母亲具有强烈的复仇心理。
(2)社会经历:苏某个人支持系统不太完善,父母关系不和,父母之间经常吵架。苏某与父亲关系较好,十分听父亲的话。苏某在监内为人较为冷淡,没什么朋友,社会功能一般。
2.入监改造表现
苏某入监后不知如何和同改顺畅交流,感觉周围的人看不起自己,嫌弃自己;虽然自己很想去生产劳动但是做的都是杂活,自我效能感低;入队后家人虽然有接见,但是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让家人失望。因常被罪犯骨干批评,被同改嘲笑,常有大不了死了算了的想法。近期觉得改造很无聊,情绪低落、烦躁,情绪不好的时候,总感到头昏昏沉沉的,晚上睡不好。
3.心理行为表现
通过COPA-PI(罪犯心理评估个性分测验)显示,苏某在波动、冲动、戒备、自卑、焦虑、从属几个维度中超出正常范围,表现为情绪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而波动,容易情绪冲动,焦虑自卑,对周围人存在戒备心理。通过SCL-90测试,苏某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这几个维度的均分都超过2分,与COPA测试相应证,显示苏某情绪波动易变,在挫折面前烦躁紧张,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感情用事,冲动鲁莽,有较强的自卑感。
4.教育矫治的难点
根据苏某的心理测试,结合其改造表现行为:到新分管区后对监管改造环境不适应,表现为自卑、无用感、焦虑等强烈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苏某的日常改造生活与人际交往,与他人发生口角,甚至出现自残的极端行为。其症状产生原因分析如下:
(1)生理原因:无明显生理原因
(2)社会原因:
第一,家庭教养:苏某从小父母离婚,学习成绩差,常在外调皮捣蛋,父亲教育方式严苛鲁莽,常打骂他,有时候刻薄语言比如“你怎么不去死”等,这让其感觉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同。
第二,负性生活事件影响:更换新分管区后的不适应,不能胜任高强度的生产任务,经常被警官和骨干批评、被同改嘲笑,产生了严重负性心理。
第三,缺少社会支持体系的帮助,父母务农,且其身在监狱,来自家人等社会关系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有限,且苏某陷于负性情绪中,不善于主动与周围人交流,来自周围的社会支持少。
(3)心理原因:
第一,存在较为强烈的自卑情节,抗挫折能力差,容易产生消极想法。苏某从小被他人嘲笑,被父母无心的打骂在幼小的心灵埋下了自卑的种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自怨自艾情绪容易萌发蔓延。
第二,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情绪波动易变,意气用事,冲动鲁莽,倾向于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波动,萌发了割腕等自伤自残的念头,并且付诸实际。
第三,在行为模式上 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面对入监后的不适应,不知所措。
5.矫治方案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短期治疗的一种新尝试,其主要特征是采取积极的、正向的立场,聚焦于解决方法,关注来访者过去的解决方法,关注未来。SFBT认为生活包含了很多连续、可控的环节,—旦其中某个环节发生积极变化,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积极连锁反应,所以未来是可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创造和改变的。而环节的积极变化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寻找“例外”,让来访者看到负性事件的“例外性”,从例外中寻求问题积极解决方式。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激发苏某改变动机
咨询师对苏某所处情境和情绪予以理解,对其真诚地和咨询师交流表示鼓励,同时不失时机地明确指出以自伤自残手段逃避改造是一种严重的抗改行为,这种做法达不到任何目的,不要存在任何幻想,监狱不会有任何的迁就,不要抱侥幸心理,同时分析自伤自残行为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促使其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改变行为的动机,考虑下一步的改造计划。通过身体扫描的方式,迅速确认了来访者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来访者也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洞察,为后来聚焦解决问题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第二阶段:应用焦点解决治疗方法,引导苏某觉察自身优点,整合自身正向力量,寻找问题解决方式
了解下队后情况,寻找“例外”事件作为切入点,寻找积极的问题解决方式。咨询师询问来访者的这些问题成为关系问题,他们指出了个体不同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变化又如何进而改变了个体的反应。咨询师向来访者指出,所谓的变化是互惠互利的过程,当来访者自己发生改变的时候,其他人对他的改变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焦点解决治疗的奇迹问句来引导苏某处理劳动中的困扰。咨询师询问假设我们这次咨询结束以后,你回到分管区。晚上在你睡觉前发生了一个奇迹,你的问题消失了?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你并不知道这个奇迹发生了,因为它是在你的睡梦中悄然发生的。现在,你认为这个奇迹发生的第一条线索是什么?你的问题得到解决的第一迹象是什么?通过对细节进行挖掘和强化,帮助苏某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生产上来,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第三阶段:结束阶段
咨询师强化来访者差异行为,让来访者回顾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变化,谈谈在咨询过程中发现的关于自己的问题,谈谈自己在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感受。来访者承认自己通过咨询,学会识别和控制情绪,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帮助也很大。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成长给予肯定,鼓励他好好改造,才能对得起家人和关心他的人,最后结束咨询。
【教育改造成效】
苏某自述接受咨询以来,得到咨询师和民警同改的帮助,对未来改造充满了信心。
通过此案例,咨询师感受到苏某近半年以来对咨询较为配合,在后期的咨询中,能明显感觉苏某精神面貌较初访时大有好转。2个月后咨询师进行回访,苏某表示自己现在的目标是快点拿到成绩,以便减刑后重获新生,表现出较为积极的精神面貌。短期焦点解决疗法不追究来访者的病因,而是将来访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当下,去寻找“例外”,让来访者看到负性事件的“例外性”,从例外中寻求问题积极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