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买某某的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9-11-21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NXJYJG1549093212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买某某,男,1979年10月生,回族,初中文化,宁夏灵武市人。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买某某于2009年9月17日入监,2011年12月23日减为无期徒刑。自投入改造以来,先后因为顶撞干警、不参加劳动、不服从管理、自伤自残等违规行为受到禁闭、严管等行政处罚,还书面申请对自己实施死刑并器官捐献,具有自杀倾向,并被鉴定为抑郁症患者。也因具有高度危险性,2015年被调入高度戒备监区进行单独关押,改造表现起伏不定,至今仍为无期徒刑。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家庭环境:买某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买某某母亲是其父亲第三任妻子,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较多,出生时父亲已年过半百,自小很少受到父亲关心和教育,并在幼年阶段父亲就病逝,母亲改嫁后,由母亲和继父抚养长大,与继父家孩子一起成长。种种原因所致,造成买某某成长环境极其复杂,形成买某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多疑敏感、做事极端的性格特点,而其自身没有一点上进心,自我约束能力差。
(2)性格因素:买某某自幼生长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家庭环境,兄弟姐妹虽多,但都是同父异母,受到母亲的影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不多,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由此形成了买某某独有的性格特征:性格孤僻、自私、懒惰,喜欢吹牛侃山;在与他人交往中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眼中只有自我,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获得感极其强烈,在利益面前只想争利,在困难面前只讲条件,为了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可以厚颜到极致。买某某的性格缺陷是极其典型也是少有的,集多种性格为一身,从心理学上讲就是多重偏执性人格特征。
(3)社会经历:买某某自幼学习能力差,中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由继父托关系安排进入当地国有粮库工作,工作期间与同事关系也较为紧张,经常散步消极言论。生活的再次变故从其婚姻开始,1998年,买某某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一位汉族姑娘自由恋爱,冲破阻力毅然结婚,这也为以后的犯罪埋下了伏笔。婚后二人有了第一个女儿,但他们渐渐明白,两个人的婚姻不能避开两个家庭的影响。因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媳妇与婆婆发生激烈碰撞。由此,婆婆经常恨骂儿子无能,连老婆都管不住,加之买某某没有主见,为此开始漫骂殴打妻子。久而久之,两人间隙越来越大,互相彼此也开始不信任,妻子因为心生怨恨开始移情别恋,并与一外地人私奔,买某因为四处寻找妻子也耽误了工作,导致下岗。后来妻子回心转意,二人又生有两个孩子,然而由性格、家庭、宗教等种种原因造成的裂痕再次爆发,彼此之间的伤害再也无法弥补。之后,妻子又与异性男子纠缠在一起,买某某内心深受打击。2006年,买某继父去逝,2007年其母亲去世,自此买某某无所事事,各种不良习气随之而来,开始沉迷赌博、喝酒,以此来消除内心苦闷。2008年与妻子的婚姻终于走到尽头,两人在2008年年初协议离婚,三个孩子由女方抚养。
(4)诱发因素:2008年6 月9 日。买某某给前妻打电话再三恳求下想要见见孩子,女方答应了。在吴忠街心公园,买某某如愿见到了两个孩子。见面期间因为看到孩子身上有些伤痕,双方就发生过争吵。见面结束后孩子由他人带回前妻家,前妻与买某某到家中去取以前的衣服。双方再次发生争吵,买某某使用啤酒瓶、铁锤等凶器将前妻杀害,将尸首放于床上,自己逃离,又第二天投案自首。
2.入监改造表现
买某某于2009年2月9日入监服刑改造后,能认罪悔罪但改造态度十分消极,情绪极其低落,暴躁易怒,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已经完了,父母去世、儿女失散、杀死妻子,成为一个不孝、不义被人痛恨和耻笑的人,再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加之漫长的刑期,严格的管理让买某某也无法接受。因此买某多数次违规违纪,顶撞辱骂干警,破坏监规纪律,抵制参加劳动改造,也因此受到多次批评教育和行政处罚。在多次抵抗改造无果后,在狱中多次“申请”执行死刑,捐献身体器官,经过心理咨询师鉴定为多重人格,抑郁+狂躁症患者。买某某消极改造,对抗干警,不思悔改,我行我素,成为一名监狱“有名”的顽危犯。被多次调离所在监区,为防止意外发生,2015年10月19日调入高度戒备监区进行管控教育。
2017年监狱为根除买某这一类沉积顽危犯,成立专门教育改造工作室,买某由“王西宁工作室”接受教育转化工作。五名小组成员对买某某状况进行全面而周密研究,经过对买某某成长历程,犯罪经过,性格特点,改造态度,处罚原因等因素的了解,逐步分析出买某某成为顽危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的漠视。
买某本来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几乎没有法律思维能力,加之当初杀害妻子之时已经做好了一死了之的打算,使得买某某从犯罪到服刑改造都表现出对生命漠视、对亲情淡薄、对生活缺乏希望,认为“我就这样的人谁也不能把我怎样”的想法,破罐子破摔,对监狱监规纪律根本不屑一顾。
(2)对警察管理偏见颇深。
买某在服刑期间经常违规违纪,所在监区也多次进行了处理,但买某某没有把出现问题的根源联系到自己身上,反而认为警察处处在为难自己,跟他过不去。后期的情况时,警察正常检查、安排工作,他认为是针对他;警察召集开会,他也认为是一起商量着怎么收拾他,随着隔阂越来越深,买某几乎与监区所有的警察都发生过冲突,彼此信任感几乎全无,对警察的敌意感也愈演愈烈。
(3)亲情压力与日陡增。
买某某前妻被自己杀害,最亲的亲人与自己也渐行渐远,三个子女因此被他人收养,分散于各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子女的思念十分心切,但儿女因为他的过错永远失去了母亲,对他也不能宽恕,更不愿意见他。父母也早已过世,已经没有机会尽孝,也无法履行一个做父亲的责任。买某某服刑的9年间,几乎没有亲情探望,没有了家庭的温暖和眷顾,使得买某某心灰意冷。
(4)自身存在的问题。
买某某生性懒惰,性格偏执,自私狭隘,凡事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看待问题,很少为他人着想。在患精神抑郁症之后,消极情绪更难以自拔,不能忍受监规纪律的约束,不愿参加生产劳动,对待改造缺乏勇气,抱怨心、报复心强烈。
(5)刑事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买某自2011年12月减为无期徒刑至目前仍然处于无期状态,并在此期间多次违规被行政处罚和月考核记零分。按照新的减刑、假释办法规定,减刑周期内有行政处罚或零分情况将视为不具有悔改表现不予减刑。故此,买某也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势必会造成改造信心拾起又放下的可能性。
(6)高危管控带来的系列问题。
买某是经过监狱评估后确定的高危罪犯,为了最大限度限制违规违纪和再犯罪的发生对其实施单独关押,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监管改造的稳定。但也更加剧了买某的心理封闭阴郁,身体素质下降且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与人沟通能力下降,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3.心理行为表现
因为买某某具有自伤、自杀倾向,监狱对其多次进行心理测试和干预,得出的结论是买某某患有严重的抑郁病。买某某多疑易怒,对人抱有敌意,认为他人都是想整自己,拒绝干警管理,拒绝和同犯相处。认为家人都离去了,生活再没有希望,改造是痛苦的,不如早早死了得到解脱,情绪不稳定,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性格的异样: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缺陷性格,有偏执的一面,有善变的一面,有狂燥的一面,对于自己的丑态从来不遮不掩,经常试图用自己的可恨之处博得别人的同情之心,三观不正,做人做事没有底线。
(2)亲情的灭失:买某某对父母的感情比较深,但现在父母已经双亡。有三个儿女,因为其罪行,已经多年失去了联系。家里其他亲友因其以前行为不当和杀人犯罪,在其入监之后也不愿前来探望。使得买某某失去了家庭的关爱,性格更加偏执。
(3)内心的痛苦:在买某某决定杀害前妻之时,已经失去生活缺乏希望,做好了杀人之后自杀的决定。他也知道自己罪不可赦,死有余辜。而且现在三个孩子父母双失,都被他人领养,寄人篱下,真是罪加一等。这一系列问题造成买某某深重的心理压力和对生活的绝望。
(4)心理缺点:买某某原本自私冷漠,性格偏执并且懒惰散漫,事事以我为中心。面对严厉的监规纪律难以忍受,不愿承担,撒泼耍赖。又多次受到行政处罚,未能正常减刑,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打干警存在敌对情绪。
5.矫治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并结合买某的现实改造表现,“王西宁工作室”经过研究决定对症下药,制定针对性的矫治方案。让买某某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正视现实,接受改造,回归到正常的改造中去。
(1)加强谈话教育,用关心打开买某内心关闭的大门。工作室成员按计划对买某由浅入深进行了大量谈心式谈话,让买某某深切感受到监狱和干警并没有抛弃他。对他和家人的不幸遭遇也给予了真挚的同情。工作室制定了周密的谈话计划,针对买某的家庭、儿女、伦理、犯罪、心理、人生、价值、健康、未来、改造、法律、政策、形式、感恩、救赎、现状等各个方面予以剖析和引导。使买某某长期受到各类行政处罚,长期单独关押与他人隔离之后,渐渐感受到关爱的力量,内心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温暖。从抗拒谈话到接受谈话到每周盼望与工作室成员谈话聊天,买某某表示从谈话中学习到新鲜的知识和心中的忧虑得到排解。顽危犯的外壳开始溶解,作为一个人善良的一面予以袒露。他开始谈自己儿时的不幸,父母的关爱,爱情的甜蜜还有儿女的美好,自己也有过美好的梦想,并不曾想到有一天会做出这样丧尽天良的傻事,成为一名罪犯而且是罪犯中的坏蛋。他后悔走到今天这一步,但无法更改残酷的现实,无法面对儿女寄人篱下鸟无音讯的状况,他独自一人无法承担这一压力。工作室针对买某某的每一心理结点和细节帮助其分析,梳理和排解。拉近与的买某某的距离,也帮助其逐步找到了解开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对买某某予以关心,适当的为其购买生活用品予以慰问,但一定要把握量的控制,不能让他认为这是获取物品的筹码,用假改造假转变博得物质的奖励。
(2)积极与买犯家人沟通,用亲情感化浪子。买某手段残忍,罪孽深重,家中亲友都拒绝再与其联系,经过工作组多方联系,找到其继父的另外两个儿子。做通了两位兄长的工作,2017年7月31日专程到监狱进行了面对面的亲情接见。这使得常年未有亲人探望的买某受到了极大的振动,见到亲人后泪流满面,后悔不已。这两位兄长也表示以后会长期探望买某某,让其安心改造,重新做人,早日回归社会。因为买某子女都已经通过正式手续办理他人领养,领养人和子女都表示不想与买某某联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工作组就没有安排会见。但带了孩子们现在都很健康,生活稳定,学习用功的消息。
为了使买某能安心改造,几经周折,通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了远在新疆的女儿。经过前期沟通,向其女儿介绍了买某的改造现实和思想转变情况,并在在2018年7月10日,安排买某家属与其会见,同时带来了失散多年的女儿,让这对十年都未曾联系过的父女再次相见。女大十八变,相见时的茫然,相见时的陌生,父女俩似乎无话可说,但时间也改变不了流淌在父女之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那是一种责任,为人父的责任,那是为女儿遮风挡雨的责任,买某发自内心的感谢政府感谢党。
(3)内观矫治,新颖矫治方式效果显奇效。内视观想是我监狱今年从北京学习而来一套新式改造方法。七天的时间里,接受内观的学员接受内观导师一对一的辅导,不是罪犯与干警的教训,而是思想的迷途者与引导师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引导师除特殊情况外,24小时坚守内视观想中心,随时解决体验者在内观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为体验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体验氛围。让体验者通过回忆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具有养育之恩的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抚养人为自己成长所作出的无私付出,通过“他人为我做过什么?”、“我为他人做过什么?”和“我给他人带来什么麻烦?”三个问题,从生活的琐碎小事回忆,用心体会养育者不求回报的无私大爱,从而反思作为体验者在生活中仅仅注重索取,而不懂回报的自私心理,引起体验者的反思。买犯经过我监狱内观小组7天的观想矫治,改变效果突出,返回监区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且主动要求出工劳动。
(4)回归正常的改造方式,劳动改造必不可少。劳动不仅是我国监狱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罪犯改造的有力方式。劳动改造为罪犯每日规律作息提供必要方式,是改造罪犯好逸恶劳、重新界定自我的良好办法;是培养罪犯勤劳、耐心、合作、交流的良好方式;也是验证罪犯言行是否一致,检验罪犯是否真实改过自新的重要方式。监区没有对买某报以成见,安排其到车间参加生产劳动。因其长期没有参加劳动,为其安排了劳动量比较恰当的岗位,考核标准也适当放宽,为其设计产量进步的计划,让其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培养与他人合作,自食其力的良好习惯。为防止意外发生,带工干警重点监控买某某一日行动,并安排妥当服刑人予以包夹防控。
(5)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教育理念。在平时对买某的管理中,采取的措施针对性很强,首先罗列负面清单,一一审视对照,对于清单上的问题逐一查漏补缺,不姑息、不手软,对于取得的进步不急于肯定。在关键问题上一定不能让他知道底线在那,定下来的事情必须按时按点有质量的完成,决不妥协。买某在正常参加劳动改造后,经常以“自己很特殊”为由抵制监区的劳动定额的增长,这个空子绝对不能让他钻,但事实上在增加定额后一段时间都能完成,目的在于让他能要清楚自己和别人没区别,经过一年的定制从严教育,效果有目共睹。
【教育改造成效】
在监狱领导的支持下,经过“王西宁工作室”、内观小组和所在监区 “摆渡人工作室”多方努力共同努力,买某某2017年6月以来,改造表现逐步有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在出工参加劳动以后,难得的笑容开始出现在买某某的脸上,改造生活开始变得积极主动,能够遵守监规纪律,努力完成每天的劳动任务,与他犯关系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他自己也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通过这个案例,民警深刻体会到:很多“顽危犯”并不是天生的,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和突破点。简单粗暴的管理会造成矛盾的激化,刺激有这样苗头“顽危犯”的形成。遇到特殊情况细致、耐心的教育工作可能会如春风化雨,化解监管改造中的僵局。深入了解掌握罪犯内心的纠结,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其度过难关,而非一味严格约束规范,消解顽危罪犯表面的固执;采用先进的教育改造方法,这个案例中“内观”矫治起到重要作用;管人是管心,也是关心,冰冷的监狱执行威严的法律有时也需要一颗有温度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