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社区矫正工作

抑郁伴焦虑服刑人员李某的心理矫治个案

  • 案例时间:2019-08-05 00:00:00
  •  浏览量:0
  • 案例编号:SHJYJG1548896657
  • 案例类型:教育改造案例
【罪犯基本情况】

1.基本信息

李某,男,1980年生,甘肃兰州人,已婚,大专学历,捕前无业。2013年11月因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14年3月调入监狱服刑,2016年8月减刑7个月。

2.主诉

(1)感觉自己心理适应能力差,一根筋,喜欢钻牛角尖,以前在外面也是这样;

(2)与环境格格不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别人活在大家的世界里;

(3)事情做不好,怕被扣分,怕自己不能正常减刑,对没有发生的事情很担心,使得心情紧张,经常会有胸闷感;

(4)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别人说这样的身体状况可能死在监狱里,对于这一点很难受,觉得改造没有意义;

(5)入监以后感到自卑,以前在外面很好,到里面就不如别人,最近这种自卑感越来越强烈;

(6)接受不了自己坐牢这件事,没想到监禁心理的煎熬这么折磨人,有过自杀的想法,但舍不得儿子。

3.求询原因

李某入狱以来多次在监房内因胸闷而晕倒,送监狱医务所检查未发现身体明显异常,故排除身体器质性原因导致晕倒。2015年7月主管警官建议李某寻求心理咨询,但在第一次咨询后就拒绝继续咨询。2017年2月李某又通过监狱“一卡通”系统主动申请心理咨询。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成长史。李某出生在甘肃兰州的普通工人家庭,有1个姐姐和1个双胞胎哥哥。出生后不久,因父母忙于生意,李某与姐姐一起被送到北京的姑姑家,直到7岁时被接回老家读书。初中时因学习成绩不好,慢慢开始跟着哥哥混,经常打架斗殴,自称在学校里没人敢欺负自己。从高中到大专,因家里变得很有钱,李某花钱也变得大手大脚,整天就是出去混,父母也管不了。大专毕业后,父母让其帮忙做生意,但是李某只喜欢玩,没有心思做生意,从此就在当地玩车的圈子里混,很受朋友的认可,被称为“大哥”。后结婚生子,但是张扬的个性没有丝毫收敛,经常打架斗殴,如因为开车斗气打别的司机,因为停车位打保安,等等,都是常有的事情。

(2)重要人际关系。李某因与双胞胎哥哥合谋绑架姐夫勒索钱财导致犯罪,起因是与父母、姐姐及姐夫的经济纠纷。李某表示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家人这么狠心把自己和哥哥送进监狱。入狱后同父母、姐姐、姐夫没有任何联系。与妻子育有1子,现9岁,目前由妻子抚养。但夫妻感情不好,入狱后没有接见,仅有书信和电话联系。李某从小就与双胞胎哥哥的感情很好,很听哥哥的话,入狱后收到过哥哥的一封信,但此后也未再联系。

(3)负性生活事件。姑姑家所在的大都市与偏远老家在环境上的巨大差距,以及同父母和双胞胎哥哥分离的焦虑,使得李某成人后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回到老家读书后一直跟着哥哥一起混,与他人一言不合就会拳脚相加,认为自己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别人都需要听自己的才行。父母忙于生意没时间管教,对于其打架惹事的行为,同样也是用打骂的方式来粗暴应对。这样的教育使得李某更加叛逆、敌对,并强化了李某的暴力行为。

2.入监改造表现

李某基本能够按照狱内的各项要求规范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改造任务。在学习方面较为积极,喜欢看书,并积极投稿。人际关系较差,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他人交流,因为与他人言语不和有过几次口角。多次因为头晕、胸闷等突发疾病被送医务所,经医生诊断无恙。

3.评估与诊断

(1)主要症状

①情绪表现:焦虑、抑郁、烦躁、压抑、无愉悦感。

②行为表现: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人交流;敏感多疑,容易受到惊吓,怀疑他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③认知表现:总想一些没有发过的事情,使得心情紧张,对没有发生的事情很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会想到这些事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卑心理严重,觉得在监狱服刑,什么都不如别人;自我为中心,看不惯他人的言行,对于一些别人不在意的小事,自己却很在意。

④躯体症状:头晕、胸闷、气短、精力减退,疲劳乏力,失眠早醒,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容易受到响声的惊吓,导致突发头晕、胸闷。

(2)心理测试结果

①SCL-90测试结果:

躯体化

敌对

强迫

恐怖

人际关系

3.33

3.83

3.10

2.57

3.56

偏执

抑郁

精神病性

焦虑

其他

3.33

3.62

3.4

3.8

3.29

总分318分,阳性项目86项,所有因子平均分均超过3分,参考诊断为中度。

②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标准分为68分,属于中度抑郁。

③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标准分为70分,属于重度焦虑。

(3)评估依据及结果

结合心理测试和咨询,评估李某为抑郁伴焦虑情绪,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依据:服刑功能基本健全,心理问题能找到相应的原因,内容尚未泛化,有主动求询的意愿,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4.心理矫治的难点和重点

(1)家庭因素。此次犯罪对于李某的打击很大,其一直认为自己是拿回属于自己的钱,而父母、姐姐不愿意给,反而陷害自己才导致被抓,一直不能理解父母、姐姐为什么会下决心把自己和哥哥送到监狱,对家人的这种行为存在很强的愤怒情绪。

(2)心理因素。李某不喜欢与他人交流,觉得他人的素质不高、不注重细节,觉得与其他服刑人员交流时,情绪会爆发,控制不住自己。不愿参加监区的娱乐活动,也不与他人交流,整体压抑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理负性能量因得不到释放而不断内聚,使得内心痛苦不断加剧,抑郁情绪也愈发严重。

(3)身体因素。李某入狱前就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入狱后一直在服用药物。整天担心自己的身体会不好,一旦有头疼、头晕等不适症状就会觉得自己得了疾病,从而导致内心焦虑不安。

5.心理矫治方案

本案例主要借助于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英文缩写CBT,是目前应用做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矫治分为3个阶段,共17次心理咨询,每次50分钟。

(1)建立咨询关系、评估心理问题阶段(第1、2次咨询)

通过倾听和共情等技术感受李某目前的痛苦状态,给予其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对李某自杀风险的评估显示其没有明显的自杀倾向,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李某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因此咨询师向其所在监区开具《心理情况提示单》,建议监区做好管控,确保监管安全。咨询师教授李某自我放松方法,并在咨询结束后进行了25分钟的音乐放松。根据生理指标显示:李某的放松效果良好。通过咨询关系的巩固,李某越来越信任咨询师,也愿意将内心深处的话慢慢说出来。

(2)心理帮助阶段(第3至16次咨询)

①通过咨询进一步了解李某胸闷的具体原因,商讨用系统脱敏疗法缓解胸闷问题。为提升系统脱敏疗法效果,让李某坐在放松椅上,并将李某的生理指标进行采集,以判断李某的放松状态。经过这一阶段,李某表示现在已经能够面对不同等级的焦虑情景,胸闷感好了很多。

②针对李某的人际关系问题,通过对李某功能失调性自动想法的讨论,运用逐级挖掘推导技术引出中间信念找出李某的负性中间信念,并使用成本效益分析质疑并调整李某的负性中间信念。咨询师从李某与妻子、儿子的关系入手,引导其反思自己,发掘内心的负性核心信念。引导李某觉察自身存在的认可和认同之间的冲突,运用苏格拉底式谈话,帮助李某调整不合理信念。通过讨论李某与哥哥的关系,让李某思考自己对哥哥的错误认同对自己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自身存在的认可与认同的冲突,以调整不合理信念。

③运用空椅子技术,让李某与父母、姐姐对话,让李某表达对家人的愤怒,进一步体会到家人对他和哥哥入狱服刑的感受,并以此来打开李某的心结,尝试理解父母、姐姐和姐夫的行为,修复家庭关系,建立李某的家庭支持系统。

(3)评估咨询效果与预防复发阶段(第17次咨询)

通过全面的心理评估,结果显示其心理状况较咨询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得知咨询将结束,李某显现出依赖和不自信的态度。咨询师向李某承诺,会通过监区心理辅导员的反馈来关注其心理状况,并答应如果其有咨询需求仍会接待。

6.预期矫治目标

(1)近期咨询目标:缓解李某的胸闷感,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正常与家人和同犯交流。

(2)最终咨询目标:树立接纳他人、包容他人的观点,并且接纳自己,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改造生活。

【教育改造成效】

1.矫治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矫治,李某的心理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变:

(1)自我评估。李某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比较满意,胸闷、气短的躯体症状消失,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缓解,对于改造充满了信心。心理逐渐变得成熟、强大起来,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会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对家人的态度、与同犯的人际关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早日回到家人身边尽义务。

(2)主管民警评估。李某咨询后变化很大,比以前话多,踊跃参加监区活动,人变得精神多了。在与警官教育谈话中,愿意说出一些心里话。在与家人的联系中,对家人的态度变得亲切友好。

(3)心理测验。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试结果在各维度的分值明显下降,较之前有好转;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标准分由咨询前的68分下降至56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标准分由咨询前的70分下降至52分。

(4)咨询师评估。本例个案达到了预定目标,李某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对自我的认识更充分了,抑郁和焦虑情绪有了明显的缓解。与家人的紧张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愿意接纳家人。与其他服刑人员和谐相处,正确看待同犯、警官对自己的认同,接纳自己和他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2.矫治体会

(1)咨询师的真实情感表达可以打破咨询僵局。咨询中要求咨询师无条件的接纳、理解、支持、认同来访者,这无疑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提升咨询效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咨询师将真实的情感完全隔离,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如“你说的让我感到很不舒服”、“我不认同你的观点”等,来访者会对咨询师的真诚表达会做出回应,会帮助咨询走出困境。

(2)情绪宣泄意义重大。服刑人员在监狱服刑改造,受到监规纪律的约束,很多压抑在内心的负性情绪无法得到排解。而李某又不喜欢与其他服刑人员交流,人际关系较差,心理负性能量不断地内聚。心理咨询给了李某一个情绪宣泄的窗口。尤其是运用空椅子技术处理与父母、姐姐的关系,使得李某的愤怒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心理咨询与辅助设备相结合。在使用系统脱敏疗法处理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时,为了更好地达到放松效果,使用音乐放松仪对来访者进行边放松边脱敏,并通过生理传感器能够直观了解来访者的焦虑状态,有效提升心理咨询的效果。

相关案例